2009/12/21

真實與夢幻交錯--《失眠》(Insomnia)by史蒂芬金,皇冠出版








資深編輯人周浩正曾經提出一個有趣的理論,他稱之為佔書架理論,認為作家的著作越多,在書架上的量也越多,在這樣的條件下,她的書也會比一些作品較少的作家賣的更好些。


說穿了,這其實是長尾理論的另一個應用,能見度提高了,而且著作一多,一個格局與地位也因為著作的數量多而確立了,因為數量多而好,或者因為好而數量多,就成為雞生蛋或者蛋生雞的大哉問了。雖然簡單,確有其道理存在。用這樣的觀點來看,史帝芬金無疑的,是這個理論架構之下,可說是最所向匹靡的一個成功作家。


這本失眠出版於1994年,故事的發生地點,與他筆下其他兩本小說《IT》、《Dreamcather》相同,都是發生在由作者創造出來的城鎮德里鎮。勞夫羅勃茲在太太過世之後,發現自己出現了失眠的現象,而且一天比一天要嚴重,在找出失眠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失眠問題的過程中,他發現,他開始看到幻覺了,每個人都身上都會發出光芒,他甚至可以從這些光芒來判斷那個人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更糟糕的是,他慢慢發現,其實這些東西都不是幻覺,而是有個神祕力量賦予他的能力,問題是,賦予給他這個力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而在這同時,更多的異象接二連三的浮現了.....


首先,我要承認,對於失眠這個主題,對於我這個可以說完全沒有失眠經驗的人來說,是一個完全無法想像的經驗,對於失眠這件事,基本上,我的印象只有在觀看電影針鋒相對的時候,看著既清醒又昏迷的艾爾一步一步的因為失眠的影響而將個人生活整著搞垮的過程,感受到失眠真的可以是一個殺人的症狀。不過在這本書中,失眠,與其要說是一個症狀,不如說它是個考驗可能好些,這也是這本書不只是一般小說的精華所在。


因為失眠這件事,引導出一個讀者始料未及的奇幻世界,該說是史蒂芬金給讀者的一個惡趣味,或者這整個情節的操作都在他手裡呢?當然,讀完全書的我知道是後者,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只能用措手不及來形容這個轉折。因為失眠引導出主角勞夫的神力,使他能夠吸收人的生氣,並且將這種能量當成一種武器來使用,我不能說這是有趣的故事,不過這超出了我的想像空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而另一個有趣的設定,將剛剛上一段的超能力大戰,又更增加了一種匪思索夷的感覺。


這個故事主要的人物,幾乎都是超過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我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思,不過,到底是誰能想出由一堆老人來拯救世界這樣的橋段?不過藉由老人互相的交談堆砌出的世界,確實有一種現在的世界,不是現況,而是某種回憶的產出,真正的世界,其實存在他們腦中的魔幻感。而用老人為主角的設定,想來也是史蒂芬金想要與以同一個城鎮為主軸所寫出來,但是全書都是以青少年為主角的小說《IT》做連結,這樣精巧的設計,就是閱讀史蒂芬金小說的有趣之處。


現在回到第一段來說。


如果只是單純將一本又一本的故事寫出來,我想頂多只能稱之為寫手。不過史蒂芬金可不是這樣簡單的人。史蒂芬金的小說,隨著我們閱讀數量的增加,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作品,其實就是他腦中所存在的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基本上是以黑塔為主軸而衍生出來的人物與事件。


所以,我們可以從主角的出現,就產生一股親切的感覺。主角勞夫,曾經出現在小說《一袋白骨》之中,或者曾經出現在《IT》,現在是圖書館館長的麥克,還有從這裡看到與《寵物墳場》其中事件的連結,更不用說與黑塔之中的血腥之王還有其相關人物的多次出現或者被提及。就因為這樣,於是乎,我們就這樣為了要發掘與實現這一個又一個的連結,又繼續栽到了史蒂芬金所創造的世界之中。


雖然用史蒂芬金在其敘述其寫作歷程的史蒂芬金談寫作一書中,我並沒有看出他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宏大的世界觀與無數人物與事件的概念存在,但是,我總覺得,這些人事物,一定一開始就存在於某個地方,等待史蒂芬金將他們一一發掘,然後呈現出來。


因此,即使你沒看過黑塔系列,或者已經看過了都沒關係,因為,無論是用與老朋友相會或者是想認識一個全新世界的概念,都很歡迎你進入一個超出你原來想像的新地方。從這本失眠開始,也許是一個不錯的建議,反正你終究會這樣一頭栽進去,只是看要從哪開始而已罷了。

2009/12/13

沒有的事情不曾發生--《法蘭柴斯事件》by約瑟芬‧鐵伊,臉譜出版

還記得以前上管理學時,老師曾經提過一個案例:一間衛生棉公司被人上網指控說他們的衛生棉裡面會長出一種蟲,這種蟲是以女生的子宮為食。因此,當這個小道消息爆發出來時,那間公司的衛生棉銷量直線下滑,而老師那時正好在這間衛生棉公司上班,他說,天下間最麻煩的事情,就是要證明一件沒有發生的事情,事實上並沒有發生。

而這本《法蘭柴思事件》也是用這樣的概念來貫穿整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羅勃‧布萊爾是一個鄉下小鎮的執業律師,這份職業是家族事業,因此,對於這個職業,他並沒有任何想像空間,所處理的案子也是稀疏平常至極,幫老太太改改遺囑什麼的,但是,某天下午,一通剛好的電話,讓他捲入了一個奇妙的案件:住在法蘭柴斯的一位婦人瑪莉安‧夏普與她的母親被一位未成年的小女孩指控監禁並且虐待她長達兩個星期,這其中無論是不在場證明或者是小女孩對法蘭柴斯內部的描述都正確到如同照相般明確,但夏普女士完全她沒有做過這件事情,也沒有理由做這件事情,因此請布萊爾過來當他們的律師。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故事看起來很清楚,也沒有反駁的餘地:一個指證歷歷的小女孩,可憐楚楚,相對於在小鎮中評價都是古怪、陰沉不太與人來往的婦人以及她的母親,而被指控者也沒有任何的理由來駁斥這項控訴,有的只是堅定的態度而已,在這樣的條件下,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反而會陷入一種反思,在這樣堅決的態度下,事情一定有詐;但同時,面對這樣完整的證據,要讓人不相信這件事情其實沒有發生,也是一個難題。因此,隨著故事繼續發展的過程中,讀者的心會有種忐忑不安的感覺,因為只要有一個新的東西出現,也許事情馬上就翻盤了,那我到底要抱著那邊是正義方的心情來看這個故事呢?其實只是一個平鋪直敘的故事,但讀者的心不知道在正反兩邊跑票不知道跑了多少次,這就是作者約瑟芬‧鐵衣的功力所在。

約瑟芬‧鐵伊是早期偵探推理小說裡面一個相當有趣的存在。她窮盡一生總共只寫了八部小說,但是公認沒有一部是失敗的作品,量少質精是她的品質保證,也是與同期的女作家例如阿嘉莎‧克利斯蒂等以量產小說著名的小說家比較之下,非常特殊的一位。

在寫作特色方面,約瑟芬‧鐵伊跟一般的推理小說不同的是,她不以死亡與謀殺為號召,在她最著名的小說《時間的女兒》之中,討論的事實上是歷史翻案的經過:數百年後的人,藉由手上所能得到的史料,分析理查三世的歷史定位。而在這本《法蘭柴斯事件》中,雖然也是以十八世紀的伊麗莎白‧坎寧案為背景所產生的一部小說,來討論一件綁架案正反兩方在這個案件中所做的攻防戰,但事實上,並沒有人死亡,連遭到虐待的場面也只是在敘述中簡單說明而已,與同時期的作家如阿嘉莎‧克利斯蒂從書一翻開就要見血的寫作手法相比,利用氣氛的營造,來讓讀者有更多的想像空間,簡直就是讓讀者的思緒也一起參與了她的故事一般有趣。


在這個參與的過程之中,其實作者所做的,就只是持續不斷的將故事往下發展。就像這個故事的進行,其實只是主角一直持續不斷的要尋找控訴方的小女孩說謊的證據,但是在我閱讀的過程之中,除了跟著主角的腳步前進之外,心中卻也不斷的再思考著:如果小女孩真的沒說謊呢?這樣我跟著主角的思緒前進的過程,是不是反而變成一種被誤導的過程,但是持平的去看這個故事卻又失去了閱讀推理小說的樂趣,也就是試著判斷真相到底是什麼的過程。所以很妙的事,其實故事是直線的,直線到主角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這件事有可能是真的,但是我的心理卻這樣翻來覆去不知道多少次,這樣的煎熬是閱讀其他推理小說很少發生的事情,也造就了這篇小說的可讀性。

如果回到一開始所提的前提,也就是如何證明一件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實際上並沒有發生,乍聽之下並不簡單,因為既然沒有發生,又何來證明呢?但說穿了,也不是完全無法解決的事情。

衛生棉有蟲的這個事情,最後是這樣解決的:他們開了一個記者會,拿出目前世界上最權威的蟲類百科全書,跟大家說明,其實這個世界沒有以女性子宮為食的昆蟲,此外他們也當場開出高額的獎金希望有人能夠提出世界上有以女性子宮為食的昆蟲,就這樣,解決了這個危機。

所以,如果我們無法證明沒有發生的事情的確沒有發生,那麼,我們不坊將需要證明沒有發生的事情的原因消滅,這樣一來,沒有的事情,當然不會發生。但是,如果我們一直走著要想辦法證明自己清白的方式走,要怎麼樣才能走到正確的路上呢?跳開來想,其實事情就清楚了。

這樣一來,結果究竟為何,反倒不如觀察事情是如何被解決的有意思,而這個氣氛的營造,又是約瑟芬‧鐵伊所擅長的部分,因此,我們可以盡情的沉浸在過程的推敲。單單描述的過程,就是一趟很愉快的閱讀旅程。

2009/12/02

具體而微的裡世界--銀翼族傳奇2《曙色乍現》by 肯尼斯.歐珀,哈佛人出版,2009.12




在每個星光閃閃的夜晚,是不是有更多更多如同銀翼族這樣充滿刺激有趣的冒險故事呢?銀翼族傳奇這兩本系列作給了我們許多的想像空間。

一開始閱讀《夜影微光》時,心中的想法只是:這似乎就是一般將動物擬人化的故事罷了,沒有什麼有趣的點,主角就是個衝動的小蝙蝠,然後一路過關斬將,與其說是奇幻小說,也許更像是二三流的漫畫一樣流於打鬥過程的小說。

不過,隨著閱讀的過程漸漸深入,才發現這本小說,真有其可看的點。


作者深入研究了蝙蝠的特性,使得作者描寫這整個故事時即使將蝙蝠擬人化了,但也同時保留了蝙蝠的特性,例如蝙蝠如何利用回聲作為溝通的工具,甚至還可以利用回聲保留訊息,最後主角還有利用回聲來作為迷惑敵人或者掩飾身分的裝飾。在我們可理解的範圍中找出有趣的絕招,而不是用魔法或什麼有的沒的東西來呼攏讀者,這是作者成功的地方。

另外,作者除了將整個故事拉大到除了蝙蝠以外的各種族群之外,如牽扯出蝙蝠與天敵貓頭鷹的情仇,也將鼠類動物拉了進來,將動物之間的紛爭拉成了國對國的外交態勢,在小小的世界盡量放大,將原本看來是小的東西,拉成了一個大格局,我認為這是非常有趣的描寫方式。

除了這些之外,與人類的關係,也是令我耳目一新的部分。

在書中,人類的角色算是相當有趣的一環,有些蝙蝠因為腳上被人類植入了銀環,而被視為被選擇者,或是帶來厄運者。這證明了人類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帶有某種期待的。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人類的不了解,以及對人類的強大所帶來的恐懼。作者不因為將蝙蝠擬人化了,就將人類視為你我想像的那樣平常,而是用一種探索的方式去處理蝙蝠與人的關係,這樣不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與人類是處於某種平行關係,而是藉由故事的發展,經由許多片段的資訊,來得到對於「人」這個種族的看法,我覺得這樣的設定是將故事完整化的好設定,也讓故事變的更不像是用「想」出來的,而好像是真的有這樣一回事。

到了《曙色乍現》時,所有第一集埋藏的謎題也漸漸的揭曉,也引導著主角一個一個將謎題破解,找到那虛幻的「天堂」也找到了他的父親,甚至成功的阻止邪惡的南方蝙蝠集團企圖征服世界的野心,這一連串的冒險故事,沒有冷場。

在這樣的奇幻故事之中,其實這些動物不管蝙蝠、貓頭鷹或者是老鼠其實都沒有展現什麼神力,但是由於作者對於動物習性的熟悉,使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好像在施展絕學,但卻沒有違背一般對於這些動物的概念,因此也成功的營造出了一個描寫生動,不違背常理又能將故事寫的非常吸引人的一個完整故事,也讓我們知道在夜晚的天空,存在著這樣一群看似恐怖,但也充滿有趣故事的銀翼族,跟我們一起分享這個夜空。

2009/11/30

悲傷但存在著可能性的預言--《末世之城》by保羅.奧斯特,皇冠出版






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絕望的一個故事。
在保羅.奧斯特建構的這個城市之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有希望的。搶奪殺人都是平常到不行的事情,每個人都是在要不要選擇死去的困擾中度過一天,此外,連死都有許多奇妙的選擇,像是一直跑步跑到死的跑死族;或者是花大錢請人暗殺自己的暗殺俱樂部。很難想像這些東西都是從作者的腦中無中生有的發想,我想,他一定是有某種程度的體會才能建構出這樣真實,但卻又充滿絕望的城市吧?


而整個故事用主角安娜.布隆寫信給所有讀者的方式來破題,更令人有真實的感覺。一個遠方的朋友跟讀者敘述他鄉的風景與遭遇,而那個敘述的過程,一個當地人的感受,讓整個故事如同電影一搬,讓讀者在腦中產生如同親臨實境般的真實感,非常震撼人心。其中有個部份,在閱讀的過程沒有發覺,但看完之後更覺得毛骨聳然的是,主角原本的目的,其實是要來這座城市尋找自己擔任記者過來這邊採訪卻失蹤的哥哥,但是到故事的中間時,主角只能注意到自己的生存問題,幾乎沒有再提起自己的哥哥,彷彿進入這座城市之後,原本的目標就會因為所有外在的因素,把自己當初的目的慢慢的吞食掉。不覺得這樣的模式,就很像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嗎?當我們剛出社會時,總有著一個目標與理想想要在未來實現,但是工作越久,自己的部份就慢慢的消失,工作的無奈就慢慢增加,雖然不滿,但是因為種種的因素,也讓我們離不開這個地方,原本所想的理想,就這樣慢慢的被無奈給掩埋了。


同樣的,在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也讓我想到了朱少麟的《地底三萬呎》,同樣是用一個虛擬的城市來敘述一個故事,雖然我無法明確的說明,但我相信兩個故事一定都是有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相對的一個地方,只是他們先預見了未來的景象,說出了一個發生在未來的故事罷了!而國外的書評則是將這部作品與《1984》做比較,認為這本書是描述集權統治的另一本鉅著,而本書原出版年份是在1987年,也許,奧斯特是在1984感受到歐威爾在1949年出版,卻已經預言了某些國家在1984會發生的狀況的感動下所發想的致敬作也不一定。


那這本書的內容會在什麼時候實現呢?我不知道,不過由於作者太真實又太殘酷的敘事,我衷心的希望,那個時候,我不會有任何機會在其中生活著。

Technorati 標籤: , , , ,




2009/11/29

思辨的世界為你而開--《櫥櫃裡的哲學家》by露西.艾兒,皇冠出版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handyman
melbourne handyman Counter





你有多久沒有思考過日常生活中那一件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呢?為什麼今天想吃排骨便當?為什麼西裝是比較正式的打扮?為什麼可以殺螞蟻但是不能殺人?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事實上,都有或者沒有道理,只是我們就這樣理所當然的任其發生,卻沒有思考過為什麼的問題。



事實上,思考這些問題,不一定能改變這些問題,甚至有些事情為何會這樣發生早已無法用理性來釐清,但是思考的過程,能夠讓一件看似平凡的事情,忽然之間,變得特別了起來。這就是思考的力量,也就是那些哲學家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而這本小說,就是作者用他的巧思,來塑造一個思辨的過程,在故事進行的過程中,我們也得以隨著各種哲學思想,重新檢視自己的世界,其實,我們習以為常的種種事情,並不如我們想的如此簡單。


作者用一個接著一個的題目,來讓小男生班恩思考,在這個不斷討論的過程之中,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所謂哲學的思辨有時候是兩方互相角力的過程,因為每個人觀點的不同,所以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候有結論,有時候沒結論。可是最重要的就是小男生(或者是各位讀者)在思辨過程之中經由自己思考所產生的想法。因為社會與人都是多面向的,另外又有時代的差異,因此,同一件事情本來就不一定會有同樣的結論,作者在這個部份,也藉由創造出一個「理想世界」讓各個時代的哲學家齊聚一堂,一瞬間,整個場面就活絡了起來。


在閱讀的當下,我也不自覺想起《蘇菲的世界》,藉由一個一個的問題,來釐清哲學以及思考上的種種問題。而《櫥櫃裡的哲學家》則是試著用一種更逗趣的方式闡述思考這個課題,畢竟,這整個故事產生的原因,竟然是蘇格拉底與維根斯坦的打賭產生的,這是否也是作者對於哲學本身常為了無意義的問題做思辨所想出來的諷刺法呢?


無論如何,這本書如果要當成哲學的入門書或者對於思考這兩個字有莫名狂熱的人,我想,這本書都值得好好的來閱讀,短短的篇幅,但卻有大大的收穫。 


2009/11/25

2009第五屆華文部落格大獎初選入圍!

 

 

從2007年成立這個部落格開始,三年內初選入圍了兩次,要說喜悅,有;要說煩惱,也有。

不斷的在寫讀書心得,比起很多人的網誌比起來單調了些,但是自己的興趣就在這裡,自己的工作也在這一塊,這樣單純(調)的部落格,能夠兩次得到評審的青睞,進入初選,老實說是真的很開心。得到首獎是不敢奢望的,只希望能夠至少繼續維持這樣的水準,讓來這邊的人都能因為我提過了什麼書,而讓大家能夠多接觸到一本書,這樣,我寫,也就值得了。

大家也可以去華文部落格大獎的網站上看看其他入圍的部落格,也許也可以找到其他寫的不錯,但以前卻沒有看過的部落格也說不定。

2009/11/19

妄想的能量,決定宅的力量--《太陽之塔》by森見登美彥

Counter Stats
burleigh accommodation
burleigh accommodation Counter

 

 

 

太陽之塔中文版書封

 

 

 

你心中的宅,是什麼模樣呢?

 

要我來說的話,宅這個字,應該要被定義成一個能量長久累積之下的產物,要花很多時間,專心的在某個事情上,而不去追求報酬,單純為了興趣往某處去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宅!

 

而森見登美彥,就是這樣的一個超級阿宅。

 

森見登美彥這個名字,我們從2008年6月的《鹿男》、12月的《鴨川荷爾摩》中文版發行時,就開始有了初步的印象。2009年則是有《荷爾摩六景》繼續延燒著話題。到了9月《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一出版,那種戲謔、妄想極度自我化的寫作方法,讓人嘆為觀止。而11月的《太陽之塔》也趕上了這個氣勢接著出版,之後還會將棒子傳給確定出版的《有頂天家族》。森見登美彥,在2009年下半年,接續著《鴨川荷爾摩》的氣勢,就是要讓場子越來越熱鬧啊!

 

這次的《太陽之塔》,是森見登美彥的出道作,甫出道(2003年)就獲得了『日本奇幻文學大獎』首獎的寶座,憑藉的,就是那粉紅色的泡泡所建構出來的充滿宅男妄想的奇妙故事。

 

2009/10/26

當回憶變老---《春宮電影》by厄文‧威爾許,商周2009.02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handyman
melbourne handyman Counter

 

春宮電影中文書封

 

 

不知道大家對於1996年的電影《猜火車》有沒有印象?

 

當然,我個人認為這是多問的問題,畢竟,這部片除了名導演丹尼‧鮑伊之外,也算是捧紅當時的新生代偶像伊旺‧麥奎格的一部電影。而最棒的是,這對當時青少年以上,成人未滿的我,帶來了太多太多現實生活之外的思考,無論是性愛、毒品、嬉皮文化、或是我們統稱的“次文化”,總之,是一部相當了不起的電影。

 

不過,雖然《猜火車》早在1993年就出版,1996年就拍成了電影,不過中文版小說遲至2008年8月才終於出版。我認為,這樣的結果,對這本小說,其實是個很不公平的事情。畢竟,電影的印象太鮮明,要拋棄電影在心中的印象而去看原著小說,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老實說,這也是《猜火車》小說到手後,卻一直被我放在「待閱讀」,卻一直等到現在卻還是沒有打開來看的原因。

 

這太感傷了,不管是對電影或者是對原著小說而言。

 

不過,《春宮電影》顯然就沒有這樣的困擾。

 

無論各位是從《猜火車》的電影、或者是小說連結過來,我想,都能直接的感受到看到老朋友的溫馨氣息,我們看到那個痞子賽門光榮返鄉了!帶著老了一輪的歲月疤痕,同樣充滿著自我感覺良好的氣息,一副在外面混的有夠好的感覺,回來想要頂下日光港口酒吧,好好的大賺一筆,但沒想到這個酒吧變成老阿伯們聚會的場所,真是遜斃了,不過,他想到更有趣的生意-----拍A片。有趣的事情就這樣開始發酵了。

 

但是,但是,如果你真的沒看過《猜火車》,想要直接從《春宮電影》開始,也是一個方式。這些媽的失敗者,你知道失敗者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嗎?就是跟新角色吹噓他以前有多威猛、多吃的開,做了什麼豐功偉業。你知道的,男人一上了年紀,只剩一張嘴。所以,故事的過程中,有很機會可以知道他們以前幹了什麼,可以知道誰誰誰以前是多窩囊,誰以前媽的騙了他烙跑,誰因為幹了什麼事情被關了,隨便,反正過去的事情,隨著時間過去,變的無限制的膨脹,就當作是做愛或者喝酒的配菜吧。只是,看完《春宮電影》後,很難克制自己不去重溫或者看看《猜火車》,看看這幫雜碎之前到底幹了什麼好事,等於是買一送一了。

 

所以,回到這個《春宮電影》來看,最有趣的莫過於小時後的不良少年、嬉皮少年們,過了也許十年八年,年紀老大不小,已經過了乾脆放棄的年紀,但也不是還可以一勃的年紀,這樣的不上不下,而世界,已經不是那個只要開心就好的世界。這個時候,這些老嬉皮們,如果沒逃掉的,要怎樣跟這個世界,或者跟現在年輕、可口,但總會在他們身上看到年輕的自己,卻又在他們的眼中看到上了年紀的自己的小嬉皮相處?

 

另外,我們來談談翻譯。

 

厄文‧威爾許在這本《春宮電影》中,用了非常非常多的愛爾蘭方言,與許多許多的黑話、次文化的比喻,因此,翻譯這本書,原則上,已經可說是在寫一篇論文或者是編一本字典程度的艱困。

 

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一頁都會有註解可看---雖然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張,畢竟目錄、人物介紹與每個章節的名字那幾頁是沒有註解的。但是,在其他小說上顯的有些擾人的註解在這邊反而是讓讀者更能了解小說在寫什麼的一個重要的幫手。尤其主角又是個愛亂背拉丁文的毒蟲,沒事穿插個拉丁文什麼的,又喜歡用足球隊比喻事情,或者甚至把地名亂湊一通,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沒有這樣大量的註解來幫助閱讀,可能看了半天,只會記得他們怎麼做愛跟......什麼都記不得了,畢竟,他們連名字也常常亂叫,真名、渾名、代用名,或者比喻名什麼東西都隨便亂叫,完全是個混亂的局面,一不小心,就又得翻回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從這邊看來,就知道能夠沉住氣,一個詞一個詞的將其中的意義找出來並且將註解標上的翻譯者有多麼的辛苦與偉大。

 

說實在的,我要說的是,其實這本書並不是相當好閱讀的一個故事,畢竟一個以拍春宮電影為主的故事,之中會有太多太多文化上的衝擊。無論是台灣社會與西方社會價值觀的差異;主流意識與次文化的撞擊,甚至是對「人生」這兩個字的價值觀,在這本書中,都是充滿了與現實社會的衝突。但是,有一點卻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即是這個故事也確實點出了現在社會對於成就感不易取得對年輕人造成的影響。因為作什麼事情都很難有成就感,自然很難對現在的年輕人說:你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這樣的屁話。只能說的,只有,我知道你會很努力,但是,請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你做的再好,情況也不一定會比較好。

 

也許,拍春宮電影,也不會差到哪去,反正,最壞的不就是,我們以後都會到達一樣的地方,這樣罷了,沒什麼了不起的,不是嗎?

2009/10/21

錯的多美麗--《美麗的小錯誤》by海瑟‧麥可海頓,三采出版2009,05

Counter Stats
work sydney
work sydney Counter

 

 

 

美麗的小錯誤中文版書封

 

 

請恕我使用了名導演阿薩亞斯為張曼玉量身打造的電影片名作為破題。雖然事實上,這部電影也並沒有真的這麼的美麗,而是在說一個誤入歧途,但後來振作起來面對人生的漂亮女生的故事。

 

但是,這個名字,可能可以稍稍的說明這本小說。

 

作者是知名的廣播主持人,但在將辛苦寫了六年,自認為是傑作的小說丟到各個出版社,但卻只收到無數的退稿回條時,她覺得這個世界在也沒有什麼事情是有趣的了。之後,她在家裡借酒消愁時,隨手畫起樹狀圖,寫出每個行動之後可能的結果,這樣寫了一年,沒想到這份隨手塗鴉的稿子讓各出版社爭相前來洽談出版的可能,並且在一出版就大受歡迎。對作者而言,這件事情,就是一件由小錯誤而衍生出來的美麗故事。

 

我不知道其他的國家是如何看待算命這件事情,但是以台灣的民情來看,算命這件事,可說是僅次於政治﹝或者說其實兩者權重相當﹞的一個全民運動。看農民曆這種老規矩就不說了,舉凡星座、塔羅還有許多錢仙筆仙這樣子的算命方式,可能不是每個人都相信,但也都不會排斥去多知道一些這樣的事情。

 

也許,這本《美麗的小錯誤》在台灣會熱賣,也是拜算命這個因素所賜。

 

買了這本書到現在,我大概玩了十次左右﹝用玩這個說法,實在是因為這本書的閱讀模式真的比較類似玩樂﹞,只有在最後一次,也就是寫這篇文章的前十分鐘的結果稱的上是好結果。根據作者的說法,好壞結局各占一半,而我的運氣真的特別好,直到現在才看到好的結果。

 

但我思考,這難道不也是某種暗示嗎?剛買到這本書時,一切繁忙,但是順遂,應該說,忙碌到沒有太多空檔去思索其他東西,在那個當下,看書,自然是囫圇吞棗,簡單略過便是,畢竟,太多的書需要去閱讀,這樣看似厚實﹝共511頁﹞但卻沒有太多實質內容的書,草草作過幾次就將它束之高閣,朝下本書邁進。

 

直到最近,有些清閒,但卻因為對未來的徬徨,選書的標準與看書的深入度增加了,再拿起這本書,仔細的去思索每個選擇對自己的原因之後,終於走到了好的結果。我想,這件事也是這本書給我的小小的啟示----心要先定,才能到達善的境界。

 

作者在編排路徑時,因為當時只是隨手畫圖,因此並不會用單純的直線思考來處理每個點的連結,因此,很有可能選擇一個看似安全的路,卻遇到了不好的分歧點,但是,事情如果往壞的方向走,最後卻很難走回比較正常的路。這是否也印證了走偏了,雖然努力點也能回到正途,但一般來說,積習難改是我們比較習慣看到的現象。

 

所以,回到算命的概念來看,我就可以體會為何心靜下來似乎比較容易選到好結果。心靜下來,也是一個檢視自己的好機會,看到真正的自己,也因此,在這一個一個的選擇下,比較像是自己真的想要選擇的路徑。

 

當然,到這邊,似乎也把這本書寫的太神聖了,其實不然,在一次次的選擇之中,我們也不斷的在冒險與安全這兩個選擇上選邊站。不要放大成人生,我們就把這些決定當成對當下所遭遇事件的選擇,選擇冒險,就要有高風險的打算;選擇安全,就是想步步為營。但你我都知道,人生不是線性的,而是有許多的不確定與危險,如果把這本書當成一個有趣的小遊戲,不如換一種角度看,就如同英文書名給我們的另一個暗示。

 

《Pretty little mistakes》,所代表的,不就是人生的每一個小小錯誤嗎?看來微不足道,但是,決定人生的,不就是那每一個小小的、細微的----美麗的,小‧錯‧誤所建構起來的,充滿著無數失望與歡樂的我們命名為「人生」的美好過程嗎?

 

所以,看完,或者說玩完這本書之後,也該是開始玩玩你自己人生的時候了吧?

2009/10/18

《鱷魚的黃眼睛》by凱特琳‧彭歌 商周2009.11出版

C-マンション

 

 

 鱷魚的黃眼睛法文書封

 

我想,我沒有辦法給這本小說下一個完整的定義。硬是要說的話,可以說是不那麼魔幻的魔幻寫實吧?

 

首先,它的故事算大,討論了整個家族的每個人,將每個人的特質都描寫得很深刻。再來,故事中有些人的故事相當有趣,有王室私生子、有有錢人的焦慮、有窮親戚的無奈,再加上虛構的小說,組成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故事,但因為場景設定的很現代,因此讓人覺得非常真實。

 

此外,作者凱特琳‧彭歌(Katherine Pancol)是在52歲時出版了這本小說,而這本小說也被視為作者的顛峰之作,再法國累積銷售量超過100萬本。她擅長的即是刻劃愛情關係以及複雜的人性問題,這在現在社會是大家都很容易感同身受的部分,也因此,她的小說能夠如此暢銷。

 

她也曾經擔任法國古典文學教授,並曾在《柯夢波丹》雜誌擔任記者。

 

這本小說,在敘述一個大家庭的故事。

 

主角約瑟芬,從小就是一隻醜小鴨,姐姐不愛、媽媽不疼。到了40歲的現在,丈夫離開了她,女兒也不尊敬她,她必須獨自撫養兩個女兒,並且償還丈夫留下來的債務。但是姐姐艾麗絲有天吹噓說自己正在寫一本小說,並傳遍了巴黎,她用極高的代價請妹妹捉刀,接下來,命運似乎悄悄的翻轉了…。

 

書中的人物既多,每個人物的描寫也很到位,從一個家族寫起,再深入每個人的內心,從親情到愛情,到他們身邊的人,盤根錯節,變成了一整個很真的故事,就像是在看一場舞台劇一般。此外,書中有書的部分也讓人一不小心,就忘記自己是在看這本小說,還是在看小說裡的小說。畢竟,小說之中還要說小說,還是會有買一送一的感覺,相當有趣。

 

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主角約瑟芬在面對離開的丈夫,看不起她且超齡成熟、有自己的主見的女兒,還有從小就集眾人目光於一身的姐姐時,在這個內外交迫的情形下,能夠這樣一步一步的,藉由寫作,將自己的心境慢慢的改變,並且讓自己閃閃發光。其實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度腦中會想起廖輝英筆下的「新女性」───那種我努力過來了,而且我不是靠你們喔。這種從自卑帶起自信的過程,令人覺得離的很遠的東西,卻也這樣的聯結起來了,也許,女性自主的問題總是會不斷的被強調。當然不是要物化女性或者是把這個議題當成笑話來看,但是,有人強調是事實,我心中小小的連結也是事實。

 

在剛開始閱讀時,我曾經用看待《刺蝟的優雅》的方式對待它,但是《鱷》書沒有如同《刺》一般衝擊文化與社會階層的關係,反而在盤根錯節的大家族關係中,試圖去釐清每個人的定位,並且清楚的描寫每個個別角色,讀起來並不像一般法國小說那樣的夢幻,反而多了一些親密的感覺,相當不可思議,推薦大家出版後去書店看看。

 

延伸閱讀:

看不見的另一端--明日遙遙by角田光代 麥田出版

迫不及待上天堂by芬妮‧傅雷格

漫畫也能像首詩--被子by奎格.湯普森

2009/10/14

多少失落,才能成就一個成功?--我看《失意錄》by保羅‧奧斯特,天下文化2009,10,05出版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electrician
melbourne electrician Counter

 

 

失意錄中文書封

 

 

作家,似乎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一個工作。

 

每每聽到身邊的人想要當全職的作家,第一個念頭,通常都是思考要怎麼勸告他,讓他打消這個念頭,好好找個正常的工作做,寫作,就當作是第二份工作就好,以免大家之後要想著如何接濟他。

 

事實上,連保羅‧奧斯特也是這樣認為。而他也選擇走向這條作家的不歸路。但也因為這樣的堅持,我們得以讀到一本本精采的作品。產出的故事本身是精采的,而這一本本膾炙人口的小說是在什麼情況之下產出的過程,也同樣精采。今天我們藉著這本《失‧意‧錄》,跟著作者一起,走過這痛苦但快樂的作家之路。

 

要成為作家,總是要在非寫作的地方得到寫作的動力。這一點,保羅‧奧斯特可說是堅持貫徹這道理的忠實信徒。在書中,他說道:『我認為寫作者不應該跟太多志同道合的人相處,也不應該過的太舒服。』這個部分相當有道理,溫室的花朵,無法成為最光彩奪目的那枝花,因為他沒有受傷過,不知道受傷的苦痛,也因此,不能夠體會亮麗的好。所以,他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到過許多不同的地方,也不以待在安逸學術圈為志向,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成為一個作家。不為名、不為利,而是為了成就自己-----以作家的身分來完成。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其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是無法造就之後創造出那一本本動人故事的保羅‧奧斯特的。剛開始,他有的只是一股雄心壯志,由於家境不錯,在生活上沒有匱乏,上學放學,即使打打零工,也不代表什麼,而這個狀況,也正好落在他所說的「舒適圈」之中,我也相信,沒有缺乏,就很難有企圖心,真正的企圖心。

 

成人之後,他透過翻譯,看到也學到了文字的運用,我相信這個部分對他來說是受用的,再後來試著寫舞台劇,也順便學著如何寫出失敗的作品。失敗了,再爬起來,找出有問題的地方,修正、再修正,最後,第一本賣出的作品也就這樣的產生了。這一切的一切,毋寧說是運氣、是堅持,或者也可以說,是上帝早就寫好的劇本也不一定。

 

當然,走過之後回首,這一切都只是過程,但是,那種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還是不斷向前行的決心,是所有有志成為作家,但卻礙於現實的限制下的我們所神往的。

 

只要是寫作,什麼都可以。我想保羅‧奧斯特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抱著這個信念去生活的。即使結婚了、即使有家庭了,社會現實的壓力很容易就可以扭曲一個人的初衷。但是保羅‧奧斯特堅持下來了,就如同史蒂芬‧金還沒發跡時一樣。史蒂芬‧金早期一邊當英文老師、一邊寫作,他們兩人一致的信念就是:無論有沒有賺到大錢,都要一直堅持下去,不斷的寫作,當然,如果賺到錢更好。

 

這種堅持,我們無法學習,只能體會,並且盡量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只有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持續一直做著同一件事情,並且相信他會實現,這樣一來,事情才有成功的機會。

 

也因此,與其用《我手寫我口》(Hand to Mouth)來說明這個過程,中文版暫定名《失‧意‧錄》也許更能夠真切的描寫出作者的心路歷程,畢竟,失意到底的絕望,將最後的成功得到的喜悅,昇華了百倍、千倍。

 

最大的失望,不也正是最深的喜悅產出最好、最滋補的養分嗎?

 

所以,就讓我們一起來經歷這最精采的失意歷程吧!

2009/10/10

知識,因地制宜--《駱駝移動圖書館》by瑪夏‧漢彌頓,遠流出版

C-マンション

 

 

 

駱駝移動圖書館(遠流)

 

 

 

其實我小時候是不看書的。

 

國中畢業之前,我看過的書除了教科書之外,有印象的似乎只有白話版《三國演義》。其餘的時間,則忙於小朋友的玩樂:玩電視遊樂器、打籃球、看漫畫。一直到了國中升高中時,偶然間看了《遇見100%的女孩》,一口氣把我讀書的味口整個養了起來,之後十多年,我都在後悔為什麼我小的時候不多看一些書,使得長大後不斷不斷的在還書債。

 

但是,我也曾經想過,如果當初沒有那本《遇見100%的女孩》,現在的我,必然不是現在的我。不過,我會覺得可惜嗎?

 

書中的故事也許就是我的故事放大版也不一定。

 

《駱駝移動圖書館》的故事主要是在說明主角費歐娜‧史維尼參與了一個計畫,她前往肯亞的葛里薩(Garissa)擔任當地的一個行動圖書館計畫,目的是要讓較偏遠的部落也有閱讀的機會。因此,她與當地圖書館員,一周四次,駱駝載書,拔涉各處部落去讓當地居民借書與還書。

這一次去的米迪迪瑪,卻發生了一個大問題----有一個小孩把他借的書弄丟了!根據規定,如果有人弄丟書,因為無法罰款,因此那個村莊就無法再借書了,行動圖書館也永遠不會再過來拜訪,而這對村民也是一種羞辱,失信於人是很大的羞辱,而且會遭上天的責罰。但費歐娜喜歡這個村子的人,不希望就這樣結束,因此,她決定住在這個村子幾天,把書找出來……。

 

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可以看到許多文化間的衝擊,從外國白種人突然進入了當地人的生活,到看書,增長我們所謂的「知識」。但去城市求學回來的人反而因為沒有參與到打獵等生活,與原本的居民產生了小小的隔閡。

 

我不禁思考著,如果無法有系統的接受完整的教育訓練,藉著不特定種類的書籍,即使使不識字者識字,對於原本就不需要文字的民族來說,這是否有意義呢?

 

識字來讓他們,美其名為讓生活更便利、更進步,但如果他們並不需要進步,而只能祈求明天還有東西可吃、有水喝時,我無法想像閱讀可帶給他們多少的進步。

 

當然,以我自身而言,我喜歡閱讀,也因為閱讀讓我成為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個人,但我也不否認如果沒有閱讀的習慣,我也可以好好的生活著。不一樣的,只是生活的形式與人生的重心不同,沒有高下之分。

 

而故事的最後,也證明了這不過是贊助企業沽名釣譽的小遊戲。而獲得成長的,我想反而是志願去當志工的主角,藉由這樣的機會,與不同的族群接觸,看看這個世界的另一面。說穿了,有點悲傷,畢竟,給予知識的一方,反而變成是知識的接收者,我覺得是很弔詭的一件事。

 

因此,看完這本書後,有一小段時間,其實是不知道這本書對我來說,到底算不算是一本好看的書?但是,我知道的是,看完這本書,是可以讓我好好思考閱讀的原點就竟是求得知識,又或者只是腦袋的軍備競賽,用來跟別人炫耀用的呢?

 

我想,我還在思考。

 

延伸閱讀:

2009/10/06

另一個世界,在你身旁--《暗月召喚-幻形者》by派翠西亞‧布麗格,2009 10.05.皇冠出版

Counter Stats
buy property
buy property Counter

 

 

暗月召喚

 

 

 

從《暮光之城》、《南方吸血鬼系列》,這樣看下來,今年的焦點似乎吸血鬼所占領了,因此,我們需要一點新鮮的東西。

 

故事的架構是一個狼人、吸血鬼與精靈還有人類共存的世界,各種族基本上有自己的團體,也有自己的地盤,但跟人類基本上是和平共處的狀態。而主角瑪西蒂‧湯普森,則是一個能變身為土狼的「幻形者」,而故事的開始,是從一個叫做麥克的男生的出現開始。瑪西知道他是狼人,但麥克自己好像還搞不清楚狀況!狼人第一次變身的過程都特別危險,為了不讓麥克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瑪西將麥克送到附近的狼人首領亞當家中,讓他學習如何當一個狼人。


沒想到,當晚一群來路不明的狼人竟闖入亞當家,綁走了亞當的女兒潔西,亞當身受重傷,麥克更是當場慘死,屍體被丟在瑪西家門口。她決定要為麥克報仇、救回潔西!第一步就是要先救治受了重傷的亞當,而她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回到她成長的地方,找「莫洛克狼人幫」幫忙。整個故事,也就這樣展開了……。

 

這本作品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作者對於企圖想要建構一個完整世界觀的野心,但又不想打壞故事的流暢性,因此,她很努力的在故事進行的過程中,加入許多有關於狼人、吸血鬼或者精靈這些種族的「內規」與慣例。因此,雖然我對於這個作者並不了解,但閱讀的過程之中,卻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這個故事絕對不會在這裡中止,不是說作者會用像是用青少年吸血鬼羅曼史之類的方式來拖戲,而是作者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對於事情該透露多少,之後還能有多少東西可說這件事情了然於胸。

 

因此,這一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種族的歷史、生活型態,以及他們如果以這樣的身分活在人類的社會之中,主角除了是主角,也扮起了解說者的任務。

 

此外,這本小說特別的地方,就是她將種族變成了一種幫派的概念,而這樣子的形式,正式動作片最好表現的題材───幫派火拼,也因此,書中可以看到許多生動的打鬥場景,超越人類極限的思考模式,讓人不得不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甘拜下風。

 

除了這一本《暗月召喚-幻形者》之外,第二集《血色盟約》與第三集《鋼鐵之吻》,也已經出版了英文版,當然也攻占了美國的排行榜,因此,更令人期待之後續集的故事發展。

2009/09/26

重回……《聽風的歌》---村上30周年紀念版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mechanics
gold coast mechanics Counter

 

IMG_0286

 

 

不知不覺,距離國中時第一次看村上的《遇見100%的女孩》到現在,已經過了有14年了。

 

而《聽風的歌》也已經不知道買過幾本了﹝手上的舊版是二版29刷,書封還是白色的,很明顯不可能是最早那本﹞,這次出了「30年紀念版」,雖然知道自己買的版本夠多了,但還是忍不住請人買了…。

 

這次改版,與其說是村上30年紀念版,倒不如說是賴明珠版也許貼切點。

 

開頭新增了《村上春樹給台灣讀者的一封信》成文於2001年,書後新增的部分,是賴明珠的譯後記--《村上春樹文學的源頭》。原則上是舊版的譯後序然後在增加這些年來村上的一些描寫,當然也把2009耶路撒冷文學獎得獎的演說寫進去,另外還有的是更詳細的年表。

 

內文編排部分,字體稍微變大了些,因此閱讀上也較不費力。

 

因應這次改版,也把手上有的幾個版本也照了下來留念。

IMG_0288

林少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這是今年請朋友買的,內文是橫式排版,2007年版。

 

 

IMG_0289 

日本文庫版

大概十年前在誠品買的,後來時報軟精裝版就是用這系列文庫版當封面。

 

IMG_0291

舊藍小說版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買的,這個版本可能買了五六本了吧?買了又送,送了又買…一筆爛帳阿!

 

紅小說版印象中有買,不過實在找不到,相當可惜……。

 

也許過個幾年,或者幾十年,紙本書式微,電子書變成顯學。但是,這種改版後與老友相聚的感覺,一定不會是電子書可以取代的,不知道那些如火如荼作數位出版的大老們,能夠這樣用心感受一本「書」的價值嗎?又或者,我也是行銷手法之下的一個被欺騙的消費者?

 

我想,時間會證明一些事情吧,就像堅持寫作30年的村上一樣。

 

延伸閱讀:

Seven Star的救贖@1973年的彈珠玩具
村上春樹之漩渦貓的秘密!
關於爵士群像by村上春樹的有趣影片
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by沙林傑(J.D.Salinger)麥田出版

2009/09/04

《七日後》(The Seven Days of Peter Crumb) by 強尼‧格林,商周出版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handyman
melbourne handyman Counter

 

seven days

 

 

如果你七天後就要自殺,你要如何度過這生命中最後的七天呢?

 

故事的主角彼得‧克朗自從小女兒慘遭殺害之後,人生從此一蹶不振。決定七天之後會死之後,他也決定依照每天報紙的頭條來決定今天要做什麼,從謀殺、召妓到恐怖行動,每個決定都超乎一般人的行動準則,不過,那又如何呢?反正他就要死去…….。

 

在故事行進的過程之中,我們可以看見他不斷和心中的自己對話。有時強悍,有時懦弱,但這些都不影響那些殘忍行徑的發生,這個部分,也讓我們想起《鬥陣俱樂部》那充滿錯置的自我與自我之間對話的過程。

 

 

n228608

 

 

但也因為如此,在閱讀主角自己與自己溝通的過程時,有一些地方會有語意不清或者混亂的地方,在這裡我將它視為雙重人格的混淆所造成的。此外,在描寫上,由於兩個人格會同時或者交錯出現,而且作者並沒有特別提起雙重人格這個事情,閱讀上會有些辛苦,又或者,根本沒有雙重人格這回事,只是主角喜歡自言自語也說不定,這個部分,也許會造成讀者對於這本書的喜好有決定性的分歧,但對我而言,這是可以接受的不成熟,畢竟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對於操作人格分裂與虐殺的題材這部分,我對作者是抱持著讚許的態度,瑕不掩瑜。

 

另外要提起的是,這個故事敘述了許多兇殘的殺人手段,就連細節也巨細靡遺的描述於故事之中,詳細到有種似乎讀者也身處殺人現場般的逼真感,讀起來有些不舒服的感覺,這個部份我想是這本書真正值得讓人注意的地方,好的細節描述能力,使讀者忘記其他的小瑕疵,是值得鼓勵的地方。

 

也如同前面所提及的,這本《七日後》只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但卻已被國外各媒體拿來跟《地下室手記》《鬥陣俱樂部》比較,這樣一來,也就更讓人更期待他之後的表現了。

 

延伸閱讀:

意識與潛意識打架去---蝕憶之鯊Raw Shark Texts,作者Steven Hall,商周出版...

騙局,從第一秒開始--霧中的蕾雪兒by布萊恩‧弗利曼,尖端出版

低調的人最危險--收集孩子的人by莎賓娜‧提斯勒

治療Die therapie by費策克,商周出版

真相是假象---遊戲by費策克,商周出版

2009/09/01

笑得很認真!--《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by森見登美彥 麥田出版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gardeners
gold coast gardeners Counter

 

 

春宵_04

 

 

一個簡單的戀愛故事,怎麼能夠寫得如此神妙?森見登美彥就是這樣完美的呈現出來。

 

一段大學生純純的愛,卻遭遇到許多連用想像都覺得太誇張的情節,這就是作者源源不斷的妄想力創造出來的故事。整個故事其實只是在敘述從一個大學社團學長的婚禮上,一個熱血大學生為了想認識學妹,所衍生出來的一個跳躍式的愛情故事。由於作者的功力,讓原來平淡無奇的二次會、舊書市集或者是學園祭,都變成了神話搞笑故事般那樣,變成了一個故事格局又大、牽扯又深,並且熱鬧無比的有趣故事。

 

身為京都控的我,從作者的描寫之中,感受到不同的京都。明明已經去過兩三次的地方,隨著故事的行文,每每有更多驚艷的感覺。例如第二段下鴨神社的舊書市集,是每年都會舉辦的古本祭,今年也會在八月11~16日在糺の森舉辦。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後,只覺得,為什麼上次去的時候沒有趕上這個有趣的事件呢?如果有機會,也想遇見舊書市集之神阿!總之,作者成功的將現實的場景,加入的自己的想像,幻化成一個超棒的氛圍,讓讀者神往,也想要加入那有趣的聚會。

 

此外,作者鋪陳對話的方式,是用一種認真搞笑的方式呈現,讓作者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感受到無比的歡樂。這種渾然天成的搞笑功力,前所未見。如果說《鴨川荷爾摩》將京都建構成一個電玩遊戲的場景,讓我們閱讀的時候有正在玩一種遊戲的感覺,那麼,《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就是一本魔幻寫實風格呈現的輕愛情故事加上京都旅遊介紹書,京都雙壁,果然不同凡響。

 

總結下來,這本書的元素真是多到不可思議,輕愛情故事、魔幻寫實風格加上了京都風景書,威力驚人!因此,如果今年只能推一本書的話,這本書的全方位,讓我不得不大力推薦它。

 

延伸閱讀:

 

麥田部落格

很認真的遊戲---《鴨川荷爾摩》by萬城目學,皇冠出版

阿宅:我要朋友阿阿阿!!-深海魚男by古谷實/尖端出版

熱血、搶劫、騙----天才搶匪盜轉地球by伊坂幸太郎

2009/08/23

巨人的腳印---《陳寅恪與傅斯年》by岳南,遠流出版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optometrists
gold coast optometrists Counter

 

 

fsn

 

 

歷史就像是一幅沒有邊際的畫,廣大無垠。因此,當後人在探索前人的事蹟時,往往也只能就片段來理解與想像。

 

陳寅恪與傅斯年兩人都有著良好的家世,也都是出國留學多年,精英中的菁英,負笈多年,帶著滿腹學問,與滿坑滿谷的書籍和熱血救國的心,回到了他們生長的祖國。但是回國後,兩人卻漸漸的走向分歧的兩條路去:一個是從政治與制度上手,一點一滴的感便世人想法之路前進,一個是從基礎教育上著手,意圖用最純粹的教化下手,能帶就帶、想聽就聽,潛移默化的方式來進行,一點一滴的改變學子們對於知識的探索以及治學方法的想法與邏輯。

 

但是到了最後的最後,一個一生為了學術奔走,卻積勞成疾,雖貴為台大校長,卻還是清貧度日,死於腦溢血;一個堅持作學,卻在文革被紅衛兵鬥的無以為繼,死相悽涼,沒有善終。兩人都為了學術辛苦一生,卻也都落得了悲慘的下場。

 

但是,也因為他們的努力,我們得以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後,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史籍與許多優秀的學術人才。傅樂誠所著《中國通史》到現在仍然是讀歷史系必看的材料;《隋唐淵源制度略論稿》也是我們窺看隋唐制度不可缺少的一本巨著。

 

從整個中國的面向來看,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從二次大戰、軍閥內戰到國共對抗以至於國民政府遷台之後這段時期,雖然中國本身紛擾不斷,但是這些治學者仍然在艱苦的環境之下,盡其所能的延續著教育的熱誠,試著把治學的種子流傳下去。即使軍閥與政客把局面搞得再亂,他們還是堅守著自己的岡位,沒有二心。

 

另外,書中還有一些描寫其他人的小插曲,也非常扣人心弦。例如書中敘述梁啟超因為西醫醫院的疏忽,將他健康的腎臟摘除,只留下了有問題的腎臟,讓梁的身體遭受的毀滅性的影響。但是梁為了不使大家對西醫反感,堅持不要醫院付任何的責任。這種用生命保護學術的心,是我們在《中國歷史研究法》看不到的,但我們藉著作者的筆,看到了這個故事,而且如此的深刻。如果不是這些先行者用生命來成就了學術的發展,也許現在學術的發展,不會是如此進步的。

 

再者,以史觀來看,本書雖然出於大陸學者手筆,但除了兩位主角之外,對於政治上沒有太主觀的看法,不特別捧毛或者貶蔣,還算平實,不會有因為政治傾向而廢人之言的無奈。此外,書中還有許多當時的照片,參考價值有,緬懷的價值也有,資料相當豐富。

 

因此,除了瞻仰這兩位先行者的一生之外,我們可以還用這本書,來作為一窺中國清末以至於國民政府遷台這段時間中國對於史學研究的概況,來看看前人對於史學研究的熱誠,用來提醒我們,不要讓那股熱血在我們手上熄滅了。

 

延伸閱讀:

無限的想像空間--維梅爾的帽子

先知死,才知生--《美麗的賽登曼太太》(Poczatek),商周出版

2009/07/29

最低調的寫作者—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2/2)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ry cleaners
melbourne dry cleaners Counter

 

 

41CFG8ADQ6L._SS500_.jpg (500×500)

 

(本文已刊載於《行天宮通訊》七月號)

 

 

面對命運,與之對抗的故事

 

《海邊的卡夫卡》在描寫一個少年田村卡夫卡的故事。他在幼年時被母親拋棄,又被父親詛咒會殺父娶母,他為了逃出這個詛咒,在十五歲的時候離家出走。但是詛咒卻在冥冥之中不斷的應驗,他在了解這個事情的必然性之後,決定勇於面對,勇敢的與之對抗。

 

此外,故事的另一條線,是描寫一個小時候,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學習能力的中年人中田先生。他不識字、也沒有學習能力,有的只是簡單的過著正常日子的能力,以及能夠跟貓交談的專長。他代替了少年田村卡夫卡殺了他的父親,但他也擔負了這個責任,想辦法讓少年不要迷失,勇敢的面對命運。最後中田先生勇敢的完成了使命,也變成了正常的中田先生,安靜的在睡眠中死去。

 

故事的途中,少年卡夫卡先是遇見了好心收留他的圖書館管理人雙性人大島先生,後來更發現圖書館的主人就是少年的母親。再離奇的是,少年在晚上的圖書館,遇到了少年時的母親,並且愛上了她,更無法逃避的與之發生了關係。在同一時間,也就是中田殺死少年父親的同時,少年發現自己昏迷在距離父親死處數百公里遠的樹林之中,但是少年的身上卻沾著血跡,他雖然沒有證據,但相信那就是父親的血,毫無疑問的,他用某種方式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當他父親的死訊一傳出來,大家聯想到的,當然是離家出走的少年,因此,在大島先生的幫助之下少年逃到了深山中,並且隨著某種神祕的力量,走進了一個可以保護他的地方。但是,為了面對自己、面對命運,少年最後還是走出了庇護所,選擇面對真實的世界。故事並沒有真正的結尾,即使少年已經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十五歲少年,他的人生也才剛要開始,而他選擇勇敢的面對,而非不斷的逃避現實、逃避已經發生的一切。

 

本書旨在探討生命的重量。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在每天的每天之中,不斷的鍛鍊自己,為的就是要讓自己有面對各種困難的能力,也許在努力躲避惡運之後,卻依然走向那不幸的結局,但少年依然努力面對種種的問題,並且努力的解決。生命總會不斷的遇見好事與壞事,而我們總是無法選擇要面對的問題,但是只要不逃避,面對問題,生命自然會找到正確的路。

 

村上在序言也說道:田村卡夫卡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離開家門,在現實社會之中,有許多要傷害他的力量,也有許多幫助他的力量。在善惡之間不停轉換的過程下,他學會了用自身的力量生存下來。於是乎,我們領教到這個世界是如此兇頑,同時也得知這個世界也可以是溫暖且美好的,從十五歲的少年田村卡夫卡的眼中,我們看到了雖然是形而上,但卻無比真實的世界。

 

《海邊的卡夫卡》也勇敢的挑戰了希臘神話伊底帕斯的聯想,讓一個十五歲少年經歷了不倫中的不倫,無論是對作者自己或是讀者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他也將故事中的主角從姓名開始,就命定了他身上必定充滿著捷克作家佛蘭茲‧卡夫卡的,年輕少年拼命找尋真正自己,卻又徒勞無功的悲哀與無奈。但是少年卻又時時藉著自己的另一個部分『烏鴉』告訴自己,自己一定要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十五歲男孩。就是這種堅強,在悲劇的開始與悲劇的結束之間,帶給我們無形的正面力量。村上也因為這部作品,以及他所建構出來的魔幻寫實的世界,在二零零六年拿下了『捷克法蘭茲卡夫卡獎』與『世界奇幻大獎』兩個獎項。

 

追求真實的極致

 

村上春樹深受西方文學的影響,並且因為作品充滿了城市的疏離感,而成為八零年代文學的翹楚,甚至讓『村上春樹』這個名字成為了一種寫作風格的代表。在寫作上,由於大量的閱讀西方文學,筆法上使用了大量的外來語寫法,在當時的日本文化來說,相當的令人震撼,以當時崇尚“日語性”的日本文學來說,是截然不同的一種產出型式。

 

此外,由於村上所生長的地點在日本有名的高級住宅區『蘆屋』,也許是在這個生長環境之中,很容易接觸到最新穎的資訊,因此在他的小說中,無論是音樂、電影甚至是飲料,都是很洋派的,使得他的作品,用這個西洋化的方式,拉開了當時日本社會的距離。

 

此外,村上筆下的主角,通常都用一種很命定,但也毫不在乎的方式行事,近乎玩世不恭的風格,讓村上的故事,看起來很輕,但在暗處卻有種無以名狀的苦悶,像是說出了甚麼,但卻又沒真的說出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身處其中,卻又不在其中」這樣的一種『都市中的疏離感』,引來了很多神往的讀者。

 

更甚者,村上喜愛的老派娛樂,例如爵士樂、慢跑、以及日本男人不能想像的自己做料理,一時間都變成了一種氛圍。不過,在這些風氣都過去之後,村上自己依然持續著這些活動,不因名利雙收而過著縱情的生活,保持自己的節奏,過著最自在的日子。直到現在,村上自己也盡量避免讓自己使用在各方面看起來是奢侈的物質生活。村上自己也承認,自己總是盡量穿著簡單的棉褲與T-shirt,穿著慢跑鞋,這樣才是他最自在的姿態。

 

此外,二零零九年他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時,他不畏懼加薩走廊正發生激烈的戰爭,勇敢的前往領獎,並在頒獎典禮上,發表了一篇以『我永遠會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為主題的反戰與和平宣言。讓我們知道,文學家對於這個世界的幫助,只要他願意,是可以超越國界的,而他奮不顧身,勇敢實踐。

2009/07/26

最低調的寫作者—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1/2)

Counter Stats
sydney charters
sydney charters Counter

 

 

 

(本文已刊載於《行天宮通訊》七月號)

 

 

寧靜致遠,最低調的寫作者。

 

村上春樹,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二日出生於京都。父母親皆為中學日文教師,從小個性內向,但父母親相當鼓勵他大量閱讀,因此他從小就培養出大量閱讀的習慣。不過他的父親一直希望培養他閱讀日文文學作品,但他卻鍾情於西方文學。他曾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從未被日本文學深刻感動過」。

 

此外,他還很喜歡西洋音樂,尤其是爵士樂,從十三歲開始就收集唱片,一直到現在都還是這樣,他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以及駐校作家的時候曾經有一個說法:如果要找村上的話,就去附近的二手唱片行就找的到他了。可以想見他對於音樂的狂熱。而他也說,如果沒有爵士樂,就沒有這些作品。大學還沒畢業,就與現在的妻子陽子結婚。

 

畢業後兩人打工了三年,才在東京近郊開了間爵士咖啡廳。村上一面經營咖啡廳,一面大量閱讀,到了二十九歲,突然開始寫作,完成了第一部小說『聽風的歌』,一舉贏得同年的群像小說獎首獎,打開了他的作家之路。隔年,又完成了系列作《1973年的彈珠玩具》。一九八一年,收掉咖啡廳,專心從事寫作,之後作品不斷。到了《挪威的森林》一出,使得村上的名聲一舉提升到最高點,確立了『八零年代文學舵手』的稱號。

 

之後並不單從事純文學的寫作,更嘗試以新聞報導寫作的方式,訪問了東京沙林毒氣事件的見證者,寫出了《地下鐵事件》。二零零五年,《海邊的卡夫卡》英譯本,也在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小說類排在第一名的位置。之後,也從事旅遊文學與散文的寫作,並且出了幾本介紹爵士樂的書籍,作品不斷至今。

 

除了寫作之外,村上春樹也因為保持每天跑步的習慣而被注目,每年也固定參加馬拉松與鐵人三項競賽,他認為,自己的個性不喜歡與人競爭,因此選擇可以一個人做的運動,並且數十年來,習慣不綴,在二零零八年的時候也出版了一本自述跑步之於自己的隨筆《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不斷的堅持,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作家以及十數本偉大的作品誕生。

 

村上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寫作,寫到早上十點即停止,每日如此。他自己說道:「我沒有一天不寫作,無論是隨筆或者翻譯,又或者是小說也好,總是要寫些什麼。」完成的作品,無論長篇、短篇或者是隨筆,出版之後,他就不會再去看他,並且將之從腦海中去除,不再去想他。由此可想見成功的作家,總是不斷的堅持自己的步調,只為了成就一部好的作品,完成之後,不戀棧、不在意成敗,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已經在過程之中實現了,其他的,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2009/06/17

人寫人的故事更動人--《異人們的館》by折原一,獨步出版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dry cleaners
gold coast dry cleaners Counter

 

 

 

異人們的館

 

 

先來提一部電影。

 

2002年上映的電影《蘭花賊》,這部片敘述一位好萊塢的編劇查理考夫曼,受到電影公司的邀請,將著名小說《蘭花賊》改編成為電影劇本的故事。

 

《蘭花賊》是作者蘇珊‧歐琳深入採訪以約翰‧拉若許為首的一個竊盜團體,冒了許多的危險以艱困的方式寫作而成的一本書,在書中,我們可以發現竊盜集團首領約翰‧拉若許並非如同新聞所報導的一樣,只是個犯罪者,他只是一個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無限狂熱的人而已。

 

考夫曼苦惱了很久,但卻無法好好的將這本書改編成電影,於是花了一些時間深入了解作者蘇珊‧歐琳,就如同蘇珊尋找拉若許的資訊一般,但是,越深入,就覺得越奇怪、越多疑點,到了最後,更發現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adaptation

 

 

描寫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因為人的面向實在太多了,所以即使同一個人,用不同人的角度,都會有新的視野。也因此,在這個故事之中,幽靈作家島崎潤一,才會越挖越深,無法自拔,捲入一個複雜的故事之中。

 

島崎潤一堅持文學創作的路,也曾經得過兩座新人獎,但在得獎之後,卻遭不明人士打成重傷,也因此錯過了出版小說的黃金時期。之後,他為了在文學的路上撐著,就擔任一般俗稱的「幽靈作家」。也就是擔任名人的寫手。

 

這次,他受出版社之託,擔任出重金的寶石商小松原夫人的影子作家,幫她半年前在樹海失蹤的兒子小松原淳編寫自傳。一開始島崎不太想寫,但在他檢視淳的資料之後,開始對這個人產生了興趣,此外,淳的妹妹小雪也出現在他的身邊。隨著資料的進展,島崎在淳的資料中發現了許多疑點,這時候,他也發現有人跟蹤他……。

 

去除推理小說中必然存的巧合性來說,這本小說最讓我著迷的,就是那沒有見過那個人,只單從背景資料中找尋拼湊真正的那個人,這個過程讓我一直不肯放下這本書,雖然有521頁,但也沒花超過五個小時來閱讀,有趣的故事讓人忘了時間。

 

對於封面強打的「敘述性詭計」的特點,倒是沒那麼重要了,因為到最後,其實並沒有那種「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過度重視這個部分,我想反而會失去了閱讀的樂趣。

 

所以,就讓故事中的主角都活起來吧!讓你的思考陪在他們身旁,陪他們抽絲剝繭,找出事情的真相,最後的結局,也許不像《蘭花賊》那樣出乎意料,但也多了一份深刻,不管是好是壞,人的內心,就這樣的被刻畫的絲絲入扣,充滿了不知往哪走的思緒。

 

延伸閱讀:

治療Die therapie by費策克,商周出版

時空旅人之妻by奧黛麗.尼芬格

為甚麼忘了愛你by潘尼洛普.賴芙麗

神的邏輯,人的魔法by西澤保彥尖端出版

真相是假象---遊戲by費策克,商周出版

2009/06/10

很認真的遊戲---《鴨川荷爾摩》by萬城目學,皇冠出版

Counter Stats
locksmith australia
locksmith australia Counter

 

 

鴨川

 

我很喜歡京都。

 

人生第一與第二次的日本行也都獻給了京都,這個用寺廟與神社架構而成的都市。走在京都的路上,就像是走在歷史的路途上,舉目四望,都是故事。也無怪《鴨川荷爾摩》中雖然以「式神」做為比賽的工具,但也如此貼切,在京都生活過、感受過的人,一定能感受到大自然有著各式各樣不可解,但神妙無比的意識圍繞著我們吧!

 

而第五百屆荷爾摩競賽,也就這樣的開始了……

 

荷爾摩的背景是由四所大學的荷爾摩社團每年舉辦互相對抗的競賽。比賽方式是各比賽選手操控總數為1000隻的「式神」互相攻擊而成的競賽。以大學為單位的社團互相對抗的競賽,乍聽之下跟一般的社團對抗,或者俗稱「大X杯」很像,但是競賽方式卻是用匪思所疑的小鬼對抗來比賽,完全就是超有趣的比賽,讓我想到了以前的電玩遊戲,遊戲方式就是兩邊人馬對峙,然後互相衝鋒,看誰的士兵勝的多就是勝利者。

 

這種電玩式的情景,充斥在這本小說之中,讓這本小說有著超現實的故事性,就好像是跟著主角在破關似的。但是特別的是,作者也充分的把故事放在真實的京都景點之中,如吉田神社、立命館大學、上賀茂神社等地。雖然知道這些故事不會是真正發生在那個地方,不過,隨這個本小說的熱賣,也許將來就可以有一個行程是:「荷爾摩之旅」從四個大學到每場對戰的場地,一定很有趣!

 

除此之外,書中也洋溢著青春少男少女的熱情,使得每個角色都相當鮮明,但卻沒有一般輕小說不夠細緻的缺點,除了有趣的遊戲規則之外,那淡淡的情愫,也能夠在故事的主軸外,提供了更多的可看性,是本會讓人入迷的小說。

 

而這也是作者萬城目學的第一本小說,真的很難想像第一本小說就有如此的精彩度,讓人很想去找他其它的作品來好好的閱讀,一定會很有趣!

 

延伸閱讀:

超‧殺人事件by東野圭吾

六宅一生by奧田英朗

不道德的秘密----古谷實

尋找漩渦貓的方法by村上春樹

熱血、搶劫、騙----天才搶匪盜轉地球by伊坂幸太郎

2009/06/03

史卡德的First Place---酒店關門之後by勞倫斯卜洛克,臉譜出版

C-マンション

 

酒店關門之後

 

 

除了家與工作,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個『Third Place』。

 

這個想法,最早應該是星巴克在提倡的一個概念,除了占去大部分時間的上班跟家庭之外,應該還要有一個地方,用來放鬆心情、跟朋友打打屁,交際應酬之類的。除此之外,上班之後,來到這裡整理心情之後,回家時也不會帶著工作時的情緒,可以好好享受天倫之樂,三全齊美。

 

但是,對於戒酒前的史卡德而言,酒店的重要性,不只是第三順位,或者第二順位。可以說是The First Place吧!而這次的故事,也從酒店開始,從酒店結束。

 

《酒店關門之後》共分為三個事件:

 

1.摩里西酒吧,被兩名蒙面持槍的歹徒搶了幾萬元,而當時史卡德也在場,店主懸賞一萬元找出兇手。

2.小貓小姐酒吧,店主的帳本被偷走了,他們花2500美元的代價雇用史卡德找出兇手。

3.酒吧的常客(哪個酒吧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在哪個酒吧都可以看到史卡德)湯米‧迪樂瑞家中被搶匪入侵,除了偷竊之外,還將他的妻子殺死,但是歹徒被抓到之後,反倒說是湯米自己將他的妻子殺害的,於是,湯米出了1500美元雇用史卡德來發掘真相。

 

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

 

 

這個故事,我想大概是史卡德系列少數中的少數是推理成分大於到處走來走去、問來問去而破案的故事了。也許是因為這樣,對於這本的評價,也高於前兩本《八百萬種死法》《黑暗之刺》。如果《八》書讓我們充分沉浸在卜洛克與史卡德攜手建構出來的紐約黑暗但充滿既視感的溫馨氣氛的話,《酒》書則是讓我感覺到史卡德除了喜歡到處走到處問之外,還有真正的偵探功能存在。

 

除了故事本身,「人」的部分永遠是卜洛克的重點。

 

由於故事的時間是史卡德回憶十年前的故事,因此到了最後,有種雲淡風輕的感覺,但也因為這樣的輕,在我看來,反而有種,「高高提起,輕輕放下」的感覺。從前在酒店談笑風生,非常熟悉又親切的一群人,卻因為這個故事而永遠無法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各奔前程去了。而十年後的現在,史卡德戒了酒,生活不會再被酒精控制,也不用害怕突然暴斃,但是十年前的美好時光,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就跟這個故事一樣,回憶甜美,儘管過程並不令人特別愉快,甚至難過的要命,不過有酒,總是會改變什麼的!

 

going back to broollyn

 

另外,如果Dave Van Ronk那張《Going back to Brooklyn》多賣了幾千幾萬張的,也許也應該分些版稅給卜洛克才對。專輯之中的《Last Call》貫穿了全書,邊看這本書,一邊聽著這首歌,充滿滄桑的清唱男聲,無盡的惆悵,從歌流到書,再從書中流到歌。誰說,不喝酒就不能醉呢?

 

 

延伸閱讀:

小菜一盤---黑暗之刺by勞倫斯‧卜洛克

八百萬種死法by勞倫斯卜洛克,臉譜出版

這樣的熱血男兒最帥氣!--一觸即發byLEE CHILD/皇冠出版

側寫西方偵探--偵探研究by詹宏志

分析、分析、再分析---沉睡的娃娃by傑佛瑞.迪佛

2009/06/01

絕望到底的光明--漂流街by馳星周,新雨出版

C-マンション

 

 

漂流街

 

 

相信去日本玩過的人,都對日本的民族性印象深刻。還記得第一次去日本的時候,在關西國際空港要買地鐵票的時候,因為不太能夠用日文完整的表示自己的問題,情急之下,用英文詢問,但得到的卻是售票員的冷漠對待,這不能說是他們的錯,但是對於日本對於自己語言的優越感以及排外的態度,印象深刻。

 

因此,在閱讀這本小說時,雖無法完全感同身受,但也多少能體會主角馬利歐身為日裔巴西人,雖然身分是日本人,但是因為外表上的隔閡,卻依然要努力在日本生活的無奈。更痛苦的是,他無法跟我們一樣,只當個過客,而必須在各種不情願下,生活著,在有他的血緣,卻不屬於他的土地上生活著。

 

《漂流街》一書,在敘述一個在日本生活的日裔巴西人馬利歐,離開巴西到日本來工作,卻因為各種外在條件與因緣際會下,到應召站當馬伕,又偶然為在日本的中國人工作,並且策畫了一場黑吃黑的搶案,從這個搶案,又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意外,到了最後,一切全部不在他的掌握之中………。

 

「暗黑小說」這個專用名詞,是由法語roman noir翻譯而來的,原意是指殘酷、絕望等負面的暴力為主題的黑白電影,………,馳星周登上文壇之前,日本文學沒有暗黑小說這個領域。

  ---島崎博《閒談日本暗黑小說的創始者馳星周》

 

 

 

漂流街日版

 

我們在馳星周的作品中,總是可以看出人性之中最底層的東西,一如出道作《不夜城》、如台灣最新的中譯作品《恣虐的樂園》,前者如同《漂》一般以混血兒為主角,試圖創造出一種種族、文化之間的矛盾;而後者則是走進家庭,探討虐待兒童的議題。

 

作者也說,他認為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這麼隨心所欲的,也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世界上需要許多幸福的故事,但同時也需要像他這樣願意編造絕望與失望故事的人。我們可以理解,因為有這樣的故事,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會開始思考:「如果人生必須要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呢?」當然他的作品稱不上有甚麼教育意義之類的功能,但是,能讓人有體會,並且思考其實我們一直過的都還算幸福,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發現,原來『黑暗小說』,並不像字面這樣的黑暗,而是在暗黑的深處,散發出那些許光芒,而那些光芒,要我們自己去體會。

 

而馳星周這個名字,也是因為他非常喜歡周星馳的電影而取,也因此在書中也提到了周星馳的電影,「最有名的明星」書中的中國人說。也算是一種致敬吧?他曾表示,自己的作品深受香港電影的影響,日本人比較喜歡圓滿的結局,但香港的電影之中,好人也不一定會有好的下場。此外,他也曾經為了能夠看到更多的香港電影而到中國人經營的非法錄影帶店租片子,雖然無法完全理解說粵語與打量武打畫面的香港電影,但卻依然興味盎然。

 

 

漂流街電影

 

另外,漂流街也在2000年改編成電影,由三池崇史導演,TEAH、李嘉欣、尹子维、吉川晃司等主演。

 

延伸閱讀:

恣虐的樂園by馳星周

業餘生命by傅天余

《Last最後的...》by石田衣良

不道德的秘密----古谷實

哀豔是童年by胡淑雯 印刻出版

2009/05/29

用生命創造感動的巨匠---福婁拜與《包法利夫人》(2/2)

C-マンション

 

包法利夫人

(本文已刊於《行天宮通訊》四月份)

 

 

追求真實的極致

 

很多人會覺得,一個作家的作品應該要與作家本身做切割,但是以福婁拜而言,卻無法這麼簡單的將之分開。在大學時因為神經性疾病,使得他不得不放棄學業在家休養,但也因此他得以專心於文學創作。而他的文字,除了對於當時的社會有極為寫實的描述之外,他筆下的人物,幾乎每一個都有他身旁的人的影子,

 

此外,他的作品往往圍繞著一個重心,即是主角往往一昧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完全不在意現實的狀況,我們從包法利夫人之中為了追求情欲上的快樂,不顧一切的揮霍度日。又或者是《簡單的心》之中的菲利斯黛一昧的付出自己的愛心與耐心,卻只換來冷漠,但還是依然故我。其實,這就跟福婁拜自己的個性如出一轍。

 

他生長在醫生世家,卻不喜歡學醫,後來受父母之命念法律,也因為生病而不得不退學在家休養,福樓拜甚至覺得生這場病真是幫了他一個大忙,使他得以在家裡專心從事寫作。另一方面,他也縱情於聲色之中,也因為這樣,他在三十歲時就染上的梅毒,並且終其一生受其所苦,但卻依然不改其生活方式,堅持自己想要的,並且用所有的心力去追求,我們可以說,其實這些主角,福樓拜早已將自己的人生觀加注於其中。

 

但也因為這樣,我們在福婁拜的作品之中,對於人、事、物極為精細的描寫,就像用放大鏡檢視過一樣,使得當時的讀者往往將其中的人物想像成福婁拜或者他身邊的人,如果不是這樣,怎麼可能會有如此深刻與真切的體驗呢。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他的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社會對於家庭問題以及人際關係上的處理,與現在的差異性,也因為如此寫實的筆觸,讓我們可以更深切的感受時代的差異。對於當時社會風氣的保守與隱諱,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能夠以較開放的角度看待很多事情,也多虧了像福婁拜這樣的文學家,藉由筆桿來對抗這個社會,點出了整個大環境有問題的地方,雖然在當時正反評價兩極,但是好作品經由時間的檢驗,只能更加展現他的光輝罷了,而我們也有幸藉由他的眼睛,經過他的文字,用另一種方式看看這個世界,我想,這也是他創作最大的目的-----觀察這個世界,並且找出他的好、與他的美,然後,與每個讀者分享這個美好、這個真。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