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9

最低調的寫作者—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2/2)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ry cleaners
melbourne dry cleaners Counter

 

 

41CFG8ADQ6L._SS500_.jpg (500×500)

 

(本文已刊載於《行天宮通訊》七月號)

 

 

面對命運,與之對抗的故事

 

《海邊的卡夫卡》在描寫一個少年田村卡夫卡的故事。他在幼年時被母親拋棄,又被父親詛咒會殺父娶母,他為了逃出這個詛咒,在十五歲的時候離家出走。但是詛咒卻在冥冥之中不斷的應驗,他在了解這個事情的必然性之後,決定勇於面對,勇敢的與之對抗。

 

此外,故事的另一條線,是描寫一個小時候,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學習能力的中年人中田先生。他不識字、也沒有學習能力,有的只是簡單的過著正常日子的能力,以及能夠跟貓交談的專長。他代替了少年田村卡夫卡殺了他的父親,但他也擔負了這個責任,想辦法讓少年不要迷失,勇敢的面對命運。最後中田先生勇敢的完成了使命,也變成了正常的中田先生,安靜的在睡眠中死去。

 

故事的途中,少年卡夫卡先是遇見了好心收留他的圖書館管理人雙性人大島先生,後來更發現圖書館的主人就是少年的母親。再離奇的是,少年在晚上的圖書館,遇到了少年時的母親,並且愛上了她,更無法逃避的與之發生了關係。在同一時間,也就是中田殺死少年父親的同時,少年發現自己昏迷在距離父親死處數百公里遠的樹林之中,但是少年的身上卻沾著血跡,他雖然沒有證據,但相信那就是父親的血,毫無疑問的,他用某種方式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當他父親的死訊一傳出來,大家聯想到的,當然是離家出走的少年,因此,在大島先生的幫助之下少年逃到了深山中,並且隨著某種神祕的力量,走進了一個可以保護他的地方。但是,為了面對自己、面對命運,少年最後還是走出了庇護所,選擇面對真實的世界。故事並沒有真正的結尾,即使少年已經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十五歲少年,他的人生也才剛要開始,而他選擇勇敢的面對,而非不斷的逃避現實、逃避已經發生的一切。

 

本書旨在探討生命的重量。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在每天的每天之中,不斷的鍛鍊自己,為的就是要讓自己有面對各種困難的能力,也許在努力躲避惡運之後,卻依然走向那不幸的結局,但少年依然努力面對種種的問題,並且努力的解決。生命總會不斷的遇見好事與壞事,而我們總是無法選擇要面對的問題,但是只要不逃避,面對問題,生命自然會找到正確的路。

 

村上在序言也說道:田村卡夫卡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離開家門,在現實社會之中,有許多要傷害他的力量,也有許多幫助他的力量。在善惡之間不停轉換的過程下,他學會了用自身的力量生存下來。於是乎,我們領教到這個世界是如此兇頑,同時也得知這個世界也可以是溫暖且美好的,從十五歲的少年田村卡夫卡的眼中,我們看到了雖然是形而上,但卻無比真實的世界。

 

《海邊的卡夫卡》也勇敢的挑戰了希臘神話伊底帕斯的聯想,讓一個十五歲少年經歷了不倫中的不倫,無論是對作者自己或是讀者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他也將故事中的主角從姓名開始,就命定了他身上必定充滿著捷克作家佛蘭茲‧卡夫卡的,年輕少年拼命找尋真正自己,卻又徒勞無功的悲哀與無奈。但是少年卻又時時藉著自己的另一個部分『烏鴉』告訴自己,自己一定要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十五歲男孩。就是這種堅強,在悲劇的開始與悲劇的結束之間,帶給我們無形的正面力量。村上也因為這部作品,以及他所建構出來的魔幻寫實的世界,在二零零六年拿下了『捷克法蘭茲卡夫卡獎』與『世界奇幻大獎』兩個獎項。

 

追求真實的極致

 

村上春樹深受西方文學的影響,並且因為作品充滿了城市的疏離感,而成為八零年代文學的翹楚,甚至讓『村上春樹』這個名字成為了一種寫作風格的代表。在寫作上,由於大量的閱讀西方文學,筆法上使用了大量的外來語寫法,在當時的日本文化來說,相當的令人震撼,以當時崇尚“日語性”的日本文學來說,是截然不同的一種產出型式。

 

此外,由於村上所生長的地點在日本有名的高級住宅區『蘆屋』,也許是在這個生長環境之中,很容易接觸到最新穎的資訊,因此在他的小說中,無論是音樂、電影甚至是飲料,都是很洋派的,使得他的作品,用這個西洋化的方式,拉開了當時日本社會的距離。

 

此外,村上筆下的主角,通常都用一種很命定,但也毫不在乎的方式行事,近乎玩世不恭的風格,讓村上的故事,看起來很輕,但在暗處卻有種無以名狀的苦悶,像是說出了甚麼,但卻又沒真的說出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身處其中,卻又不在其中」這樣的一種『都市中的疏離感』,引來了很多神往的讀者。

 

更甚者,村上喜愛的老派娛樂,例如爵士樂、慢跑、以及日本男人不能想像的自己做料理,一時間都變成了一種氛圍。不過,在這些風氣都過去之後,村上自己依然持續著這些活動,不因名利雙收而過著縱情的生活,保持自己的節奏,過著最自在的日子。直到現在,村上自己也盡量避免讓自己使用在各方面看起來是奢侈的物質生活。村上自己也承認,自己總是盡量穿著簡單的棉褲與T-shirt,穿著慢跑鞋,這樣才是他最自在的姿態。

 

此外,二零零九年他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時,他不畏懼加薩走廊正發生激烈的戰爭,勇敢的前往領獎,並在頒獎典禮上,發表了一篇以『我永遠會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為主題的反戰與和平宣言。讓我們知道,文學家對於這個世界的幫助,只要他願意,是可以超越國界的,而他奮不顧身,勇敢實踐。

2009/07/26

最低調的寫作者—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1/2)

Counter Stats
sydney charters
sydney charters Counter

 

 

 

(本文已刊載於《行天宮通訊》七月號)

 

 

寧靜致遠,最低調的寫作者。

 

村上春樹,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二日出生於京都。父母親皆為中學日文教師,從小個性內向,但父母親相當鼓勵他大量閱讀,因此他從小就培養出大量閱讀的習慣。不過他的父親一直希望培養他閱讀日文文學作品,但他卻鍾情於西方文學。他曾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從未被日本文學深刻感動過」。

 

此外,他還很喜歡西洋音樂,尤其是爵士樂,從十三歲開始就收集唱片,一直到現在都還是這樣,他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以及駐校作家的時候曾經有一個說法:如果要找村上的話,就去附近的二手唱片行就找的到他了。可以想見他對於音樂的狂熱。而他也說,如果沒有爵士樂,就沒有這些作品。大學還沒畢業,就與現在的妻子陽子結婚。

 

畢業後兩人打工了三年,才在東京近郊開了間爵士咖啡廳。村上一面經營咖啡廳,一面大量閱讀,到了二十九歲,突然開始寫作,完成了第一部小說『聽風的歌』,一舉贏得同年的群像小說獎首獎,打開了他的作家之路。隔年,又完成了系列作《1973年的彈珠玩具》。一九八一年,收掉咖啡廳,專心從事寫作,之後作品不斷。到了《挪威的森林》一出,使得村上的名聲一舉提升到最高點,確立了『八零年代文學舵手』的稱號。

 

之後並不單從事純文學的寫作,更嘗試以新聞報導寫作的方式,訪問了東京沙林毒氣事件的見證者,寫出了《地下鐵事件》。二零零五年,《海邊的卡夫卡》英譯本,也在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小說類排在第一名的位置。之後,也從事旅遊文學與散文的寫作,並且出了幾本介紹爵士樂的書籍,作品不斷至今。

 

除了寫作之外,村上春樹也因為保持每天跑步的習慣而被注目,每年也固定參加馬拉松與鐵人三項競賽,他認為,自己的個性不喜歡與人競爭,因此選擇可以一個人做的運動,並且數十年來,習慣不綴,在二零零八年的時候也出版了一本自述跑步之於自己的隨筆《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不斷的堅持,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作家以及十數本偉大的作品誕生。

 

村上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寫作,寫到早上十點即停止,每日如此。他自己說道:「我沒有一天不寫作,無論是隨筆或者翻譯,又或者是小說也好,總是要寫些什麼。」完成的作品,無論長篇、短篇或者是隨筆,出版之後,他就不會再去看他,並且將之從腦海中去除,不再去想他。由此可想見成功的作家,總是不斷的堅持自己的步調,只為了成就一部好的作品,完成之後,不戀棧、不在意成敗,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已經在過程之中實現了,其他的,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