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8

Just like us--巧克力戰爭by羅伯‧寇米耶by遠流出版

 

 

 

book

 

 

 

青春X衝突X無奈=你我都有的一段記憶。

 

十四歲的你,是什麼樣子的呢?我不知道,但我有屬於我的十四歲,我想你也是。那個充滿著不確定,有無數的希望,無數的夢想,但總是有東西阻擋你,不讓你往那個地方走,那正是一個充滿希望也充滿無限無奈的年紀。

 

而傑瑞也是。

 

《麥田捕手》試著藉由描寫主角的內心世界,與他對於他所身處世界的種種衝突,來展現一個青少年在青春期的複雜性與多樣性。這樣微觀的視點,使我們將自己青春年少的縮影,與書中的主角合而為一,即使Holden所發生的種種故事,例如逃學、吸菸或者是被學校退學,事實上,都沒有發生在你的真實人生之中,但那又如何呢?用他的眼睛與心,確實讓我們回到了那個年輕時代,回到了那個曾經徬徨無助,心中充滿了甚麼東西,卻又無法全力施展的年代。

 

但是《巧克力戰爭》則是試著用巨觀的方式,來看一個青春。

 

《巧》書中,並不是用主角碎碎念的形式來進行整個故事,而是從足球隊、校內非正式團體,甚至整個學校的觀點來做整體的描寫。即使是主角傑瑞,在故事中的台詞也並不算非常多。在這個狀況下,我們的視野,從一個人,一轉眼,就變成了整個世界。畢竟,在那個年紀,學校生活,不就等於整個世界嗎?

 

努力再努力,只為了加入足球隊,面對學校最大的幫派,獨自一個人,從無力,變成了絕望,到了最後,豁了出去,為了自己也不知道的原因,做著消極的抵抗。聽起來很悲慘,當然實際上也是很悲慘的事情,畢竟,當世界上所有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著你,看著你做的決定時,除了孤獨,也只剩下悲慘可以形容當時的狀況了。

 

而傑瑞撐了下來,並且與之奮戰到最後,即使堅持到最後,也無法改變任何事情,但是,他的的確確的堅持到最後了!其實,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除了主角之外,《巧》書中的人物,也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守夜會的老大亞奇,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因此永遠都需要做出正確的決定,在書中幾個關鍵的情節,亞奇所展現出來的機智以及自信,早已超越那個年紀的青少年所應該要有的沉穩,誰說壞人不能當作榜樣?而其他跟班的角色,例如歐比,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自己的腳色中,活靈活現跳躍在我們的眼前,這些人物的生命力,經由作者的筆,真真切切的展現出來,從文字,經由我們的眼,進入我們的腦中,如同電影般栩栩如生。

 

而結尾如同電影散場一般落幕,再藉由亞奇與歐比一段無意義的對話,表現出這一整件事根本就是一場無意義的鬧劇,除了好玩之外,開頭跟結尾根本就不重要,也沒有人會在意這些東西。除此之外,即使今天鬧得轟轟烈烈,明天醒來,一切總是照舊,亞奇依然是守夜會的老大,歐比還是一邊跟在亞奇旁邊一邊心中碎碎念,傑瑞也就是那樣,回到原點。

 

還記得那句廣告詞嗎?『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其實,我們不也是這樣子,總想大鬧一場,然後,玩完了,明天,也就是明天了,沒剩下什麼,除了記憶。

 

就跟這個故事裡的所有人一樣。

 

另外,這本書還有舉辦試讀活動與徵文,連結如下

 

http://forums.chinatimes.com/art/chocolate/

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其他人寫了什麼。

 

延伸閱讀:

 

麥田捕手

等待你動筆的《第十三個故事》byDiane Setterfield

瀕死之綠by乙一

2008/08/12

八月,或者任何一個月,都是讀書月。

 

 

 

八月,充滿好書的月份。

 

剛看完了《轉瞬為風》(麥田)、《綠光往事》(馬可孛羅),書架上還有《最後理論》(奇幻基地)、《時間軸》(貓頭鷹)與《猜火車》(商周),再早一點點,還有《ZOO》等強打,之後更有《糊塗蟲》等書在等著我,但是,對於書這件事,卻是越來越沒辦法樂觀的去看待。

 

自從當了店長之後,對於文學類書籍,總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失落感。看著商業書,即使內容不好,但卻還是有基本的賣盤,無論是教人賺錢,教人存錢,甚至教人花錢的書,都是一本接著一本的賣。養生書由於吳永志教授與于美人通力合作下,《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原水),我想應該撐起了上半年下游圖書業大約三分之一的業績,自然也說得過去。只剩純文學類的書籍,即使內容好、行銷好、價錢好,販售的本數還是無法與那些商業類書籍相比。

 

畢竟我看到的,也不過就是出版圖書業下游的一個小小角落,只是看到文學小說類再慢慢萎縮的當下,這堆在網路上打打敲敲,試著擠出點心得的人們,是不是有一天,會變成每天寫這些心得的目的,只在於互相寫給對方看,就這些小眾在討論這些書,待在這個死胡同,看著這一塊,慢慢的,縮小,終至虛無。

 

我無意看壞文學書籍,只是,看過一些例子,問他最近看過什麼書,回答往往不脫離:《秘密》、《富爸爸》、《大前研一》(連書名都懶得說了,彷彿這個名字就是本巨著),另外,最近多了一本《不一樣的自然養生法》。這些書不是不好,只是,如果只看這些書,那就不是很好了。

 

郝明義先生曾經在《越讀者》之中曾提及類似的概念,即是讀書如同飲食一般,不得偏廢,如果只讀商業書或勵志書,而不試著閱讀文學書,甚至試著看看字典辭典,這樣會有營養不良的狀況,是會傷身的。

 

當然,這邊並沒有要做道德勸說或者獨善其身之類的動作,畢竟,閱讀習慣是無法單純說幾句話就能夠改變的,只是,困獸之鬥總好過就這樣冷眼旁觀,選邊站也總好過死抱著某一邊不走的好。

 

這也是我這邊其實不太偏重於某類型的小說,雖然推理小說多一點,但是最近也試著找些好看的商業書來看,或者偶爾介紹一些漫畫,早先也試著介紹些科普類的書籍,因為書籍,本來就不會只有一種,我這邊不是要與某些小眾分享,而只是單純的因為在書店上班,如果閒來無事多看了點書,何不把還可以接受的書,推薦給大家,也許,也盼望有人因為不小心逛到這兒,然後喜歡上某一本書,更好的,就去書店翻翻它,再棒的,也許就買回家去閱讀,極度好的,甚至因為看了這一本書,然後去看了其他更多更多的書。

 

此外,這邊再次強調,其實,看書,尤其是文學書,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增加什麼東西的。

這樣說也許太武斷了,那我可以說,其實,看書,尤其是看文學書,增加的,往往是無形的東西。

內在的涵養、對於人生的體會,又或者,因為某一段文字,回到記憶中的某一個場景。也許開心,也許難過,回憶,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而這些東西,竟然是一本書可以帶給你的,你不覺得,這是個很值得的投資嗎?

 

因此,如果不小心進來這個部落格,看了幾篇不是很精彩的心得介紹,試著自己看一本還算對的上眼的書,看完,給自己五分鐘,腦中的畫面是什麼,你自己最清楚,然後,也試著寫點東西更好,只給自己看也無妨,那本來就是你自己的東西,書的功用,就是這樣。

2008/08/08

治療Die therapie by費策克,商周出版

 

 

 

治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精神分裂或心理分析漸漸不再專屬於醫學,而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話題或者說是問題了?

 

我們可以從早些年造成話題的《二十四個比利》、《比利戰爭》、《第五位莎莉》開始看,一直到電影《致命ID》(Identity)、《捉迷藏》(Hide and Seek),還有那個強尼戴普演的那部什麼來著?對了!是《密窗》。

 

有關於精神分析的題材,無論是真實故事或者是虛構,總是很容易吸引讀者的注意,其中最重要的,我想是這種用真實方式製造的驚悚感,比起設計那些佈局來說,更具有真實的感覺。

 

而這本由德國作家費策克所寫的《治療》更是這類小說的佼佼者。

 

老實說,當這本書一放到架上時,我就已經覺得這本一定很好看。近期的小說之中,在一片聶永真海之中,要浮出這麼有感覺的封面,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用封面來帶動大家去翻看它,比花大錢印海報或者作特別陳列的效果好太多了!因此,先不看內容,這本書其實已經贏了第一步。

 

而內容,更是一翻開,就令人無法停下來。

 

fitzek__die_therapie_cover

 

開頭利用小小的倒敘,讓情節整個都緊湊了起來,也讓讀者更急著為了釐清故事,而迫不及待的閱讀下去。經由主角的角度,讓我們在外在的現實世界,與主角自己所建構出來的世界,交互遊蕩,一面看,一面猜測故事究竟會如果繼續下去,不知不覺,自己都不知道現在到底身處何方,到了最後,蹦的一聲!原來是這樣子啊!的感覺歷歷在目,如同用文字來展現一部電影一般,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且很難想像這是作者的第一篇小說,而商周也趁勝追擊,緊接著推出作者的另外一本作品《遊戲》,同樣風格的封面,也同樣好看,同樣精采!

 

延伸閱讀:

真相是假象---遊戲by費策克,商周出版

機率遊戲by亞當.弗爾

分析、分析、再分析---沉睡的娃娃by傑佛瑞.迪佛

眼睛會騙人,你的心也是--兇眼by喬吉歐.法列提

2008/08/03

溫暖的無視---在黑暗中等待by乙一,尖端出版

 

 

在黑暗中

 

 

台灣出版日期:2006年8月15日

日本出版日期:2002年4月

電影版上映日:2006年11月25日

 

主角 滿子 明宏

 

滿子是個失明的少女,在母親在她沒有印象的小時候就離開了她,父親又在最近過世的情況下,她拒絕了所有親戚的援助,獨自住在這間車站旁的房子裡。唯一的朋友,只有小時候的同學花子一人。

而明宏是個從小到大都不善於與人相處的人,長期封閉自己的狀況下,讓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個怪人,他也想改變,但就是沒有辦法。

明宏在長期以來被上司欺壓的壓力,在一個早上遇到了轉機。他跟上司在同一個車站等車,而上司也在這個狀況之下跌到月台下,被電車撞死了。

在被認為是犯人的情況下,明宏只好逃跑了。

而滿子的房間正好面對案發現場,明宏想要躲避警察,又想要找出真正的犯人,因此躲進了滿子的房間。在這個房間裡,躲著的明宏,跟看不見的滿子,兩個人究竟會發生什麼互動呢?

 

這個故事,其實是從另一篇《瀕死之綠》發展出來的一個故事。而在接觸了乙一的這麼多個故事以來,漸漸的,可以發現他的故事之中,可以看到許多作者自己從小到大的生長歷程。

 

據說乙一小時候就是個胖胖的自閉兒童,因此跟其他人的互動也不太好,在這個生長歷程來看,我們也可以想像乙一在創作《瀕死之綠》這個故事時,多少帶有自己的影子在主角身上。

 

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出幾個關鍵的脈絡。像是有點自閉的主角,或者場景在鐵路附近﹝這個場景,也可以在《瑪莉亞的手指》﹝收錄於不存在的故事中﹞看到﹞,而這個部分,在我看來,是一件相當奇妙的事情。

黑暗中

日本版封面,實在蠻詭異的。

 

 

在台灣,我們似乎很少看到台灣的作者對於生長歷程的描述是在一種較為複雜的狀況產出,要說有什麼複雜性,可能也就是對於升學主義的無力或者鉤心鬥角部分有著墨。

 

在台灣的狀況,如果小時候自閉或者被欺負,往往就連帶的加以不唸書,不寫東西,因此長大之後就沒有機會寫出有趣的故事或者說能夠貼切的描述那個時期的心理點滴,能夠寫的人,小時候也不太會遇到那些有的沒有的東西,直線的生長歷程造成了有些有趣或者有機會成為好故事的東西,卻在也沒機會被大家看見,能夠有像是《哀艷是童年》或者像是《逆女》的故事,就已經很棒了!

 

而這篇故事,我們可以來看看兩個主角在同一個屋子裡相處的狀況。這個軟性對峙的情形,兩個人的互動,在一個看不見的人,抱著反正大不了自殺的輕鬆想法,與另一個主角,也是潛入者,在抱著盡量不要妨害屋主的心態躲藏著,這個互動相當有趣,沒有鬥智鬥力,只有兩個既包容又防禦的心,而最後的互動,也是我們讀者所能預見的最佳結局。

 

因此,我們看著乙一所佈置的奇妙佈局,溫馨又帶點寂寞的世界,也許這就是乙一試圖想跟讀者說的:這個世界是殘酷有距離的,但也總是有許多溫暖圍繞著我們,痛苦卻又總是給我們希望,其實,這不就跟真實的人生一樣嗎?

 

此外,這部小說也在2006年11月25日改編成電影上映,由田中麗奈與陳柏霖擔任兩位主角。

41FrByxyTLL

 

 

延伸閱讀:

瀕死之綠by乙一

被遺忘的故事by乙一

無名以狀的........孩子們的憤怒憤怒憤怒by佐藤友哉/尖端出版

孩子們by伊(土反)幸太郎

《Last最後的...》by石田衣良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