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bourne electrician Counter
作家,似乎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一個工作。
每每聽到身邊的人想要當全職的作家,第一個念頭,通常都是思考要怎麼勸告他,讓他打消這個念頭,好好找個正常的工作做,寫作,就當作是第二份工作就好,以免大家之後要想著如何接濟他。
事實上,連保羅‧奧斯特也是這樣認為。而他也選擇走向這條作家的不歸路。但也因為這樣的堅持,我們得以讀到一本本精采的作品。產出的故事本身是精采的,而這一本本膾炙人口的小說是在什麼情況之下產出的過程,也同樣精采。今天我們藉著這本《失‧意‧錄》,跟著作者一起,走過這痛苦但快樂的作家之路。
要成為作家,總是要在非寫作的地方得到寫作的動力。這一點,保羅‧奧斯特可說是堅持貫徹這道理的忠實信徒。在書中,他說道:『我認為寫作者不應該跟太多志同道合的人相處,也不應該過的太舒服。』這個部分相當有道理,溫室的花朵,無法成為最光彩奪目的那枝花,因為他沒有受傷過,不知道受傷的苦痛,也因此,不能夠體會亮麗的好。所以,他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到過許多不同的地方,也不以待在安逸學術圈為志向,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成為一個作家。不為名、不為利,而是為了成就自己-----以作家的身分來完成。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其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是無法造就之後創造出那一本本動人故事的保羅‧奧斯特的。剛開始,他有的只是一股雄心壯志,由於家境不錯,在生活上沒有匱乏,上學放學,即使打打零工,也不代表什麼,而這個狀況,也正好落在他所說的「舒適圈」之中,我也相信,沒有缺乏,就很難有企圖心,真正的企圖心。
成人之後,他透過翻譯,看到也學到了文字的運用,我相信這個部分對他來說是受用的,再後來試著寫舞台劇,也順便學著如何寫出失敗的作品。失敗了,再爬起來,找出有問題的地方,修正、再修正,最後,第一本賣出的作品也就這樣的產生了。這一切的一切,毋寧說是運氣、是堅持,或者也可以說,是上帝早就寫好的劇本也不一定。
當然,走過之後回首,這一切都只是過程,但是,那種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還是不斷向前行的決心,是所有有志成為作家,但卻礙於現實的限制下的我們所神往的。
只要是寫作,什麼都可以。我想保羅‧奧斯特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抱著這個信念去生活的。即使結婚了、即使有家庭了,社會現實的壓力很容易就可以扭曲一個人的初衷。但是保羅‧奧斯特堅持下來了,就如同史蒂芬‧金還沒發跡時一樣。史蒂芬‧金早期一邊當英文老師、一邊寫作,他們兩人一致的信念就是:無論有沒有賺到大錢,都要一直堅持下去,不斷的寫作,當然,如果賺到錢更好。
這種堅持,我們無法學習,只能體會,並且盡量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只有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持續一直做著同一件事情,並且相信他會實現,這樣一來,事情才有成功的機會。
也因此,與其用《我手寫我口》(Hand to Mouth)來說明這個過程,中文版暫定名《失‧意‧錄》也許更能夠真切的描寫出作者的心路歷程,畢竟,失意到底的絕望,將最後的成功得到的喜悅,昇華了百倍、千倍。
最大的失望,不也正是最深的喜悅產出最好、最滋補的養分嗎?
所以,就讓我們一起來經歷這最精采的失意歷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