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6

當回憶變老---《春宮電影》by厄文‧威爾許,商周2009.02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handyman
melbourne handyman Counter

 

春宮電影中文書封

 

 

不知道大家對於1996年的電影《猜火車》有沒有印象?

 

當然,我個人認為這是多問的問題,畢竟,這部片除了名導演丹尼‧鮑伊之外,也算是捧紅當時的新生代偶像伊旺‧麥奎格的一部電影。而最棒的是,這對當時青少年以上,成人未滿的我,帶來了太多太多現實生活之外的思考,無論是性愛、毒品、嬉皮文化、或是我們統稱的“次文化”,總之,是一部相當了不起的電影。

 

不過,雖然《猜火車》早在1993年就出版,1996年就拍成了電影,不過中文版小說遲至2008年8月才終於出版。我認為,這樣的結果,對這本小說,其實是個很不公平的事情。畢竟,電影的印象太鮮明,要拋棄電影在心中的印象而去看原著小說,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老實說,這也是《猜火車》小說到手後,卻一直被我放在「待閱讀」,卻一直等到現在卻還是沒有打開來看的原因。

 

這太感傷了,不管是對電影或者是對原著小說而言。

 

不過,《春宮電影》顯然就沒有這樣的困擾。

 

無論各位是從《猜火車》的電影、或者是小說連結過來,我想,都能直接的感受到看到老朋友的溫馨氣息,我們看到那個痞子賽門光榮返鄉了!帶著老了一輪的歲月疤痕,同樣充滿著自我感覺良好的氣息,一副在外面混的有夠好的感覺,回來想要頂下日光港口酒吧,好好的大賺一筆,但沒想到這個酒吧變成老阿伯們聚會的場所,真是遜斃了,不過,他想到更有趣的生意-----拍A片。有趣的事情就這樣開始發酵了。

 

但是,但是,如果你真的沒看過《猜火車》,想要直接從《春宮電影》開始,也是一個方式。這些媽的失敗者,你知道失敗者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嗎?就是跟新角色吹噓他以前有多威猛、多吃的開,做了什麼豐功偉業。你知道的,男人一上了年紀,只剩一張嘴。所以,故事的過程中,有很機會可以知道他們以前幹了什麼,可以知道誰誰誰以前是多窩囊,誰以前媽的騙了他烙跑,誰因為幹了什麼事情被關了,隨便,反正過去的事情,隨著時間過去,變的無限制的膨脹,就當作是做愛或者喝酒的配菜吧。只是,看完《春宮電影》後,很難克制自己不去重溫或者看看《猜火車》,看看這幫雜碎之前到底幹了什麼好事,等於是買一送一了。

 

所以,回到這個《春宮電影》來看,最有趣的莫過於小時後的不良少年、嬉皮少年們,過了也許十年八年,年紀老大不小,已經過了乾脆放棄的年紀,但也不是還可以一勃的年紀,這樣的不上不下,而世界,已經不是那個只要開心就好的世界。這個時候,這些老嬉皮們,如果沒逃掉的,要怎樣跟這個世界,或者跟現在年輕、可口,但總會在他們身上看到年輕的自己,卻又在他們的眼中看到上了年紀的自己的小嬉皮相處?

 

另外,我們來談談翻譯。

 

厄文‧威爾許在這本《春宮電影》中,用了非常非常多的愛爾蘭方言,與許多許多的黑話、次文化的比喻,因此,翻譯這本書,原則上,已經可說是在寫一篇論文或者是編一本字典程度的艱困。

 

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一頁都會有註解可看---雖然這樣說可能有點誇張,畢竟目錄、人物介紹與每個章節的名字那幾頁是沒有註解的。但是,在其他小說上顯的有些擾人的註解在這邊反而是讓讀者更能了解小說在寫什麼的一個重要的幫手。尤其主角又是個愛亂背拉丁文的毒蟲,沒事穿插個拉丁文什麼的,又喜歡用足球隊比喻事情,或者甚至把地名亂湊一通,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沒有這樣大量的註解來幫助閱讀,可能看了半天,只會記得他們怎麼做愛跟......什麼都記不得了,畢竟,他們連名字也常常亂叫,真名、渾名、代用名,或者比喻名什麼東西都隨便亂叫,完全是個混亂的局面,一不小心,就又得翻回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從這邊看來,就知道能夠沉住氣,一個詞一個詞的將其中的意義找出來並且將註解標上的翻譯者有多麼的辛苦與偉大。

 

說實在的,我要說的是,其實這本書並不是相當好閱讀的一個故事,畢竟一個以拍春宮電影為主的故事,之中會有太多太多文化上的衝擊。無論是台灣社會與西方社會價值觀的差異;主流意識與次文化的撞擊,甚至是對「人生」這兩個字的價值觀,在這本書中,都是充滿了與現實社會的衝突。但是,有一點卻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即是這個故事也確實點出了現在社會對於成就感不易取得對年輕人造成的影響。因為作什麼事情都很難有成就感,自然很難對現在的年輕人說:你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這樣的屁話。只能說的,只有,我知道你會很努力,但是,請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你做的再好,情況也不一定會比較好。

 

也許,拍春宮電影,也不會差到哪去,反正,最壞的不就是,我們以後都會到達一樣的地方,這樣罷了,沒什麼了不起的,不是嗎?

沒有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