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30

悲傷但存在著可能性的預言--《末世之城》by保羅.奧斯特,皇冠出版






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絕望的一個故事。
在保羅.奧斯特建構的這個城市之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有希望的。搶奪殺人都是平常到不行的事情,每個人都是在要不要選擇死去的困擾中度過一天,此外,連死都有許多奇妙的選擇,像是一直跑步跑到死的跑死族;或者是花大錢請人暗殺自己的暗殺俱樂部。很難想像這些東西都是從作者的腦中無中生有的發想,我想,他一定是有某種程度的體會才能建構出這樣真實,但卻又充滿絕望的城市吧?


而整個故事用主角安娜.布隆寫信給所有讀者的方式來破題,更令人有真實的感覺。一個遠方的朋友跟讀者敘述他鄉的風景與遭遇,而那個敘述的過程,一個當地人的感受,讓整個故事如同電影一搬,讓讀者在腦中產生如同親臨實境般的真實感,非常震撼人心。其中有個部份,在閱讀的過程沒有發覺,但看完之後更覺得毛骨聳然的是,主角原本的目的,其實是要來這座城市尋找自己擔任記者過來這邊採訪卻失蹤的哥哥,但是到故事的中間時,主角只能注意到自己的生存問題,幾乎沒有再提起自己的哥哥,彷彿進入這座城市之後,原本的目標就會因為所有外在的因素,把自己當初的目的慢慢的吞食掉。不覺得這樣的模式,就很像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嗎?當我們剛出社會時,總有著一個目標與理想想要在未來實現,但是工作越久,自己的部份就慢慢的消失,工作的無奈就慢慢增加,雖然不滿,但是因為種種的因素,也讓我們離不開這個地方,原本所想的理想,就這樣慢慢的被無奈給掩埋了。


同樣的,在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也讓我想到了朱少麟的《地底三萬呎》,同樣是用一個虛擬的城市來敘述一個故事,雖然我無法明確的說明,但我相信兩個故事一定都是有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相對的一個地方,只是他們先預見了未來的景象,說出了一個發生在未來的故事罷了!而國外的書評則是將這部作品與《1984》做比較,認為這本書是描述集權統治的另一本鉅著,而本書原出版年份是在1987年,也許,奧斯特是在1984感受到歐威爾在1949年出版,卻已經預言了某些國家在1984會發生的狀況的感動下所發想的致敬作也不一定。


那這本書的內容會在什麼時候實現呢?我不知道,不過由於作者太真實又太殘酷的敘事,我衷心的希望,那個時候,我不會有任何機會在其中生活著。

Technorati 標籤: , , , ,




沒有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