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1

誰是故事?誰是人?--《名聲》by丹尼爾‧凱曼,商周出版







隨著時代的演進,故事,是一個越來越精細與重視創意的過程。

單純只有愛情的故事,變的單調,只敘述殺人事件的故事,變的扁平,一個好的故事,總要在一個要素上面再疊上一個要素,那個趣味才會出現。就像我們看《時空旅人之妻》,把愛情加上時間旅行,整個複雜度出來了,那命定的愛情故事,就變的更有意思、更能打動人心。又像《丈量世界》那樣,用事實上存在的人物,來進行冒險故事,人的部分便深刻了,也讓讀者多了一些閱讀的興致,這故事,就更有趣了些。


《名聲》也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首篇先以接錯號碼的手機開頭,讓主角從困惑變成以裝扮那個不知名的人士為樂的故事,單篇抽出來看,也許有些意思,但也不這麼有趣,不過,隨著第二篇、第三篇這樣不斷的發展下去,我們得以從各個角度來看這個事情的發生與演進,這個接錯號碼的手機,又導致了另一個事件的發生,一個事件牽著另一個事件,變成一個立體感十足的整體。

但不知道該說可惜還是什麼,只看頭兩篇故事的話,這本書真的乏味到讓人吃驚,如果沒有耐著性子往第三篇看下去,作者連結各篇的巧思就會完全被隱藏起來,以現在講求速食閱讀的讀者來說,是一個考驗耐性的奇妙小說。


除了連結各個故事之外,《名聲》這個故事,還用了類似口白人生那樣,作者與故事人物交錯出現的對話方式,作者既是作者,也是故事之中的人物,加上故事中還有加入小說家的腳色,將故事中的其他人又寫入他的故事,故事之中藏有故事中的故事,疊床架屋,將小說的縱深拉了出來,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此外,像這篇小說用同一個故事但由身處於同一個故事不同視角的人來描寫,也讓人想到村上龍的小說《《接近無限透明的藍》,一個故事,各自表述,讓故事變成如同用三百六十度的攝影機,將故事的每個角落都照了進來,讓整個故事,看起來好像是真的一樣,隨時都有新的東西加入原來的故事,只能說,作者說故事的能力真的很棒。


總之,看完這本小說,也讓人忍不住想起在這本書用到的各種元素的相關小說或電影,像是《口白人生》(作者與主角的對話)、《接近無限透明的藍》(一個故事、各自表述),還有作者之前的暢銷小說《丈量世界》,好的故事,總是參雜了各種元素,而這本《名聲》,更是將各種元素大鍋炒,變成一整桌豐富美味的料理,並且將每道菜緊密連結著,照順序吃下來,那醍醐味也就這樣出來了。


只可惜,作者沒能在開頭就將文章的吸睛度拉到最高,就跟勞倫斯‧卜洛克在《卜洛克的小說學堂》之中寫的一樣:「寫好第一章,你可以賣掉這本小說,寫好最後一章,你可以賣掉下一本小說。」以結果論來說,他確實有出了下一本書,但是這一本在台灣會賣嗎?以台灣的閱讀習慣來看,有可能賣不動,我覺得相當可惜呢!

沒有留言:

網頁